农村道路建养兼顾才是硬道理
作者/张云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地区道路状况也随之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村村通”公路惠民工程设施以来,各地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农村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公路的发展在给农村居民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频发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以往已有很多学者和专业人士从人、车、路、环境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系统地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一、交通安全设施概述
交通安全设施主要由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等组成。目的是为了给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过程中提示或警示,以及通过物理方法进行交通行为约束和事故后果预防。而农村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突出存在的问题就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大多农村道路根本就没有任何安全设施,如此“裸路”投入使用后许多路段就不可避免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农村道路现状及交通安全隐患特征
农村道路建设,尤其是村村通公路工程,国家给予部分补贴资金,不足部分靠地方政府自筹,而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农民群众筹集和社会捐款,很难保证资金充足。且道路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普遍达不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大多道路均在原有沙石路、机耕路上硬化铺装而成,因陋就简,随坡就弯,道路通行条件无法达到安全通行要求,加之安全设施不配套,由此产生公路通了,路面好了,事故多了的局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路面宽度不足,硬质路肩不达标。路窄是乡村道路的主要特征,村村通道路以3.5米宽水泥路面居多,极少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居)委会自筹资金稍作加宽,但亦均在5米以下,仅能满足摩托车、农用拖拉机等五小车辆及非机动车通行。而且部分村由于多种原因按规定需在路面两侧至少各培垫30公分宽的硬质路肩要求并未落实,有的为应付验收仅铺点渣土敷衍了事,几场大雨过后便损坏严重。而当前农村车辆状况不断改观,特别随着汽车下乡政策的刺激,汽车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加之我县受承接产业转移大政策的推动,乡镇企业及农村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道路所承载的功能正不断加大,路窄车多的通行压力和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春节前后更是不堪重负,会车碰擦事故和交通阻塞时有发生。
(二)绝大部分乡村道路均在原有的土路基上修建而成,没有对道路线型作出调整,随坡就弯成为普遍现象,急弯和连续弯道几乎每条村道都有。转弯半径不足(圆曲线最小半径小于10米)客观上迫使驾驶员转弯时必须占用左侧路面,一些急弯处也没有“反超高”横坡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坡道交叉突出,直角交叉居多。道路线网可谓是连绵起伏,国、省道和县乡路为主要纽带,而由于受地形影响,与国、省道相交的县、乡、村道路大多与干线搭接,农村居民驾车出行因上干线车速过快或冲坡视线不良与直行车辆相撞事故不在少数。
(四)树木杂草妨碍通行,穿村道路隐患颇多。乡村道路两侧树木杂草生长茂盛,长期无人砍伐,导致树枝侵占路面和遮挡视线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交通事故诱发因素。另外,农村道路穿村而过的路段也因安全设施缺乏存在许多交通安全隐患,屋角影响视线、妨碍通行,巷道交叉,以及占道堆物等都屡屡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缺位的原因
面对现有的农村道路状况和交通事故频发的态势,严重缺乏交通安全设施是一个长期存在、无人解决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导致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缺位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原因何在?
(一)管理主体和权责不清。随着道路通车里程的迅猛增加,作为道路主管机关的公路、交通部门管理重点都放在主干线,而乡村道路往往被放在一边,“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也悄然存在,只要路是通的就行,安全问题则无人问津。尤其是“村村通”道路,点多、线长、面广,管理主体及权责问题一直未予明
(二)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困扰。在所有农村道路上系统、规范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所需资金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资金困难仍是各地最大的困扰,缺少专项资金来源是当前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道路管护未形成长效机制。“重建轻养”是农村道路的共性问题,少数道路通车没几年就因为各种原因不同程度损坏,部分通过多方努力筹资金安装的交通安全设施也因无人过问而过早破损。
四、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途径和成效
面对严竣的农村交通安全形势,沾化大队要不等不靠,大胆尝试,拓宽渠道,有的放矢,始终把推进设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一)依托乡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平台,发挥乡、镇政府主导作用。“先搭台,后唱戏”。实践证明,只有依托乡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平台,才能使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工作得以推进;只有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
(二)加强事故隐患点段排查治理,推进基础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在当前形势下,交警部门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充当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推动者。首先要做的是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点段排查工作,结合辖区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分析研判交通安全形势,找准存在的隐患和事故黑点,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补救两项工作。对事故易发点段提前设置相关设施,防患未然,起到了良好的事故预防效果。
(三)建立乡村道路管养长效机制,采取村组自治,有偿分段承包等有效模式。道路建设是一时的,而管理养护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农村道路多位于广大农村居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道路的好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那么,为了让道路更畅通、更安全、更持久,村组自治的管养方式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农村道路连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出行安全,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办好办实这项工作对预防交通事故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