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之十三:温针灸

2025-04-10 13:33:2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于璐

温针灸是灸法治疗中使用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打伏针”,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加置艾柱并点燃,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从而治疗疾病。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范围广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广泛应用。

此法最早记载于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论》,后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加以详细叙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做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


温针灸将毫针和艾灸相结合,艾灸具有温补阳气、消瘀散结、驱散风寒等方面的温补作用,能够增强毫针刺激穴位的强度,使经络传感效能增强,因而比单独使用针刺或艾灸效果更为显著。三河湖镇卫生院中医馆应用温针灸在治疗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温针灸的操作方法:首先将施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将准备好的毫针刺入相应穴位,使穴位得气(即有酸麻胀痛之感),后在针尾装裹如枣仁大小的艾柱,用火点燃。一般燃艾可1-3柱,使针下有热感即可,留针1520分钟后缓慢起针。


使用禁忌:凡热性病,比如一切发热和急性感染等不宜使用温针疗法;高血压病患者禁用;凡不能留针的病症,如抽搐、痉挛、震颤等均不能使用温针疗法(避免在艾柱点燃时因肢体震颤导致艾灰掉落灼伤皮肤)。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