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新技术 新项目 | “一刀灵”解除病痛 特色针刀技术治疗急慢性咽炎与顽固性咳嗽

2024-10-29 16:53:1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始终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作为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科室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潜心研究,陆续推出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力求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目前,部分技术和项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效果和反响。

特色针刀技术

特色针刀技术是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李瑞征主任根据中医九针刺血疗法应用特色小针刀治疗的医疗技术。此技术因病制宜采用不同型号针刀以及操作手法,起到破淤化结、刺血破络之功效。

特色针刀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无需麻醉,病人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易于推广等优点,疗效显著,70%患者治疗结束后2-4小时好转,90%患者首次治疗后症状即减轻,同时此技术适用于全年龄段人群。

针刀治疗咳嗽咽炎的原理

中医学将此类病归于“咳嗽”、“喘证”范畴。其顽固性者,经久难愈,长期咳喘使肺气耗散,累及脾、肾二脏。《素问·咳论》云“治脏者、治其俞”,故取背俞穴为主治穴。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刺之能顺调肺气,宣肺平喘;腿俞宽胸畅隔,排痰清利;取脾、肾二俞,可健脾之运化水湿痰涎,助肾气摄纳之功。诸穴合用,调理气机,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针刀治疗直接刺激背俞穴以及机体病变反应在体表的阳性点,通过剥离、切割疏通经气,改善气血运行,刺激局部组织蛋白分解,增加末梢神经介质产生血管神经活性物质,通过神经传导影响相关内脏器官,从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抑制气道高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证

1、急性咽炎(急喉痹):咽部干燥发痒、咽痛明显、吞咽不适;

2、慢性咽炎(慢喉痹):咽干、咽痛、异物感、咽痒、咳嗽,严重时恶心、呕吐,甚至憋闷,窒息感,影响睡眠,出现焦虑,抑郁症状;

3、顽固性咳嗽:频繁咳嗽,导致呕吐,影响睡眠,不能平躺,甚者咳嗽遗尿等;

4、其他咽喉不适等咽喉疾病。

禁忌证

1、白血病或其他出血倾向疾病患者禁用;

2、体质极度虚弱或有严重恐惧症患者;

3、对于孕妇、幼儿等特殊人群,以及患有某些特殊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等)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评估。

温馨提示

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戒烟酒,忌辛辣,规律作息;

2.少食甜食,油腻食物;

3.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

4.平常多饮水;

5.保持口腔卫生。

滨州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是以耳鼻喉科常见病、疑难病为临床诊治与研究重点的临床科室。现开放床位33张。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硕士研究生2名。全科医护人员悉心钻研耳鼻喉疾病的诊疗方案,辩证施治,充分发挥中医药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优势,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对耳鸣耳聋、急慢性中耳炎、急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颞颌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打鼾等疾病,不打针,不手术,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不用激素类药物及抗过敏药物,真正实现绿色治疗。

同时科室不断学习突破,创新性的开展了扁桃体啄治(烙治)技术、鼻内针灸技术、温针技术、小针刀技术等特色治疗技术。

科室配备有先进的耳鼻喉科检测及治疗设备,如进口丹麦的诊断型听力计、声阻抗仪;先进的电子喉镜设备;耳鼻喉多功能综合检查台;扁桃体治疗仪,鼓膜治疗仪;声信息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二氧化碳激光,半导体激光,氦氖激光,激光针灸仪等,更好地满足临床患者检查、治疗及手术需要,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耳鼻喉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团结奋进,精益求精,秉承“诚信、友善、创新、卓越”的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竭力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李瑞征,副主任医师,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鼻内镜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会员,滨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质控中心委员,滨州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擅长鼻内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小针刀技术治疗急慢性咽炎,顽固性咳嗽;扁桃体啄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等特色治疗。

来源:滨州市中医医院订阅号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