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滨州:教育强市建设攀新高、闯新路、开新局

2025-08-28 15:36:5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828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专场。

据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燕介绍,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局紧紧锚定“办成办好一流教育”目标,围绕品质滨州建设“113388”工作体系,承担的省级考核指标3项、“113388”工作体系重点任务11项、市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事项10项均按时序或超时序推进,12次在全国全省会议作典型发言,2项工作获省领导肯定批示,4项经验被教育部、省教育厅发文推广,教育强市建设攀新高、闯新路、开新局!

奋楫质量提升,创一流、攀新高

高中教育“提质”。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连续攀升,取得新突破。挖潜公办县中资源、统筹中职学校学位,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扩招4195人,同比增加17%。实施普通高中教学提升行动,推进优质高中申办科创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基础教育“提优”。深耕课堂,开展专家研讨活动40场,推广课程体系优秀案例11个。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义务教育阶段报名8.2万人。创省级“强镇筑基”试点镇16个,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三级试点镇实现全覆盖。集团化办学辐射233所乡村中小学校,成立370个首席教师工作室,双向交流631人。新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3个(滨城区、高新区、博兴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2个(邹平市、博兴县)。入选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4项,居全省第三。

立德树人“提效”。联手山大、山航,深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评选思政“金课”14门。发布《滨州全域研学地图》,建设省市级研学基地83个,参与活动超10万人次。开设“家校共育大课堂”,累计开展家长学校活动8300余场。承办第八届家长大会,并就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经验作典型发言,该经验同时获《人民教育》专题报道;“七点伴读”教联体建设经验被省教育厅在全省发文推广。

激扬职教动能,强产业、闯新路

高等教育“突破擎旗”。滨州职业学院遴选2个高水平专业群,以全省第一的位次推至全国参评第二期“双高计划”。滨州康养职业学院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竣工预验收。

职业教育“贯通筑桥”。全省中职学校优质课获奖列全省第一。7所中职学校入选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64个专业点获批举办五年制职业教育,开展“3+2”“3+4”分段贯通培养,构建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夯实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之基。

产教融合“强链聚能”。黄河三角洲实训基地实训楼竣工。全市新增51个专业,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精准对接。成立滨州市低空经济产教联合体,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滨职-小米新一代智能技术产教融合工匠人才培养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新一代智能技术产教融合促进项目。

聚力强师优教,暖民生、开新局

下好筑基惠民“先手棋”。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7 个,6所学校项目已开工建设,竣工1所,完成投资1.76亿元。为全市8.2万名学生免除学费、发放助学金7157万元。242所幼儿园(占比44.5%)开设托班。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500余家次,全市500余家培训机构监管账户开通率保持100%。课后服务覆盖率、学生愿留尽留实现100%

写好聚才强教“新篇章”。在全省唯一一家实施市县两级一体“整建制”招聘教师,签约部属省属师范生388人;招募公费、委培师范生516人。在全省首创“3+4”贯通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招录40人,已完成录取。3人入选全国县中“头雁教师”,居全省第一;1人获评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5名教师获省级奖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构建心安护航“防护网”。平安校园建设经验获教育部发文推广,全省唯一;“心安”校园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校园安全工作典型案例。构建“一二三”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一人一档、学年两筛查、问题三级干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学校咨询室、专职心理教师实现三个全覆盖,筑牢55万中小学生“心”防线。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锚定全年目标不放松,坚决完成承担的重点指标和任务,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质量攻坚上再突破。学前教育全面落实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游戏活动实验区建设。深化强校扩优,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强化高中教学研究,组织备考研讨、命题实操培训和学科基地交流,深刻把握育人规律和高考政策。在赋能发展上再加速。提升7所中职学校联办五年制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匹配度提高到82%,校企合作企业增加至1150家。在民生保障上再夯实。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确保按期完成。抓好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探索学生资助工作数字化发展路径。全方位推进全市“校园天眼”建设达标,增强安全管理效能。在队伍建设上再优化。健全名师梯次培养机制,实施第五期“三名工程”,开展系统性、高层次、专业化培训;深化名师工作室内涵建设,完善动态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品质滨州建设注入教育动能!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