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锚定“五态并举” 滨州奏响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强音

2025-08-26 09:14:5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清晨,沿着新立河公园慢跑,绿意蝉鸣,微风碧波。

傍晚,沿着中海之畔散步,人群熙攘,烟火氤氲。

周末,走进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泉水叮咚,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图片

市民们在新立河公园里晨跑锻炼

孩童们在蒲园的树下,抱着西瓜喝冰粥,情侣牵手漫步在十月荷塘的花海间,浪漫满溢。你可以在全民健身中心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也可以在孙子兵法城触摸历史的厚重。

这些生动场景,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是滨州以“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五态并举推动城市发展的鲜活注脚。近年来,滨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系统思维推进五态建设,既筑牢城市发展的筋骨,又厚植民生幸福的温度,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路径。

形态筑基:立体脉络拓展城市疆域

城市形态是发展的骨架,交通是发展的血脉。滨州不断优化空间结构,构建内外联动、全域贯通的立体交通体系。

跳出市域看市域、站在未来看现在。依托公路、铁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滨州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市内,主干路网以黄河、渤海为轴线纵横舒展,编织起城市脉络;市外,“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的立体架构加速成型,港口与机场联动发力,辐射京津冀、连接长三角的区域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滨州目前在建济滨、津潍两条高铁,计划分别于2026年、2027年通车,建成之后,到北京、上海的时间大幅缩短,与济南实现半小时通勤。滨州港货物装卸量突破7000万吨大关,集装箱航线连通日韩、东盟等国际市场。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实现钻石DA40飞机规模化生产,低空经济聚集区建设稳步推进。

图片

滨州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让货物运输更顺畅,降低物流成本

这张日益细密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物理空间,更将滨州通江达海、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发展动能。

业态强体:创新引擎驱动产业跃升

产业是城市的脊梁,创新是驱动其升级的核心引擎。滨州以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基石,统筹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系统化,培育壮大“5210N”产业集群,塑造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在博兴县的山东斯诺尔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一块块锃亮的不锈钢板材,经过切割、冲压、折弯、焊接等多道工序加工,最终化身为各式厨具。“今年以来,公司的海外订单源源不断。”企业负责人介绍道,当前订单主要来自欧洲市场,同时在美国和迪拜市场也有稳定的订单来源。作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博兴商用厨具产业链协同发力、集群效应持续释放,托举区域经济更具韧性,演绎出产业壮则经济活、经济强则产业优的深层逻辑。

2024年,滨州67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16项全球第一。2025年上半年,滨州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营收达到662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25家,规上工业营收增长5.4%,规上利润总额增长9.7%,均居全省第5位。

创新的火种在此熊熊燃烧,滨州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构建起政府主抓、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五主并举”的科创生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连续四年位居全省榜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5.8%,连续两年列全省第1位。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在此协同发展,使得滨州的产业体系兼具强大竞争力和韧性。

生态赋能:绿色画卷融入生活日常

生态是城市的底色,也是民生福祉。滨州始终秉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将其转换为行动自觉。从“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到“孙子故里生态滨州”,多年来坚持不懈,以治水、增绿、护蓝为重点,持续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这树荫下的风一吹,比家里空调还舒服。”家住市区莲湖小区的王芳手里摇着蒲扇,沿着秦台河运动休闲公园的步道慢慢走着,话音里满是惬意。投入5554万元的秦台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将昔日的排涝河道,蝶变为集健身、休闲、亲水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风景线。黄河大道14.2公里沿线,2.2万株乔木构筑绿色骨架,3500余丛花灌木点染四季。“以前走这段路,夏天晒得睁不开眼,现在树荫连片,路边还有花,走着都舒心。”常沿黄河大道通勤的市民刘先生感慨道。

图片

微风轻拂黄河大坝,骑行爱好者悠然前行

深入实施“绿满城市·花漾滨州”工程,全市建成各类公园339处、绿道754.7公里,人均公园绿色面积居全省第2位。群众可感可触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

万村千河行动串联起100条幸福河湖,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三年省级考核优秀。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文态铸魂:古今交融涵养城市气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赋予其独特气质与精神动力。滨州深挖历史瑰宝,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片

2025年5月16日,大型现代吕剧《长调悠悠》在滨州首演

大型现代吕剧《长调悠悠》于今年5月16日在滨州成功首演,该剧以中央宣传部定点帮扶、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创作背景,社会反响热烈,首演现场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作品,作品展现的鲁蒙两地文化碰撞交流,让人看到了民族互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面。”在传统文化守正创新领域,同样也有令人欣喜的突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濒危剧终东路梆子重回舞台。由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创排的大型东路梆子《荐官记》于今年3月成功首演,作为一部蕴含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特色的“清官戏”,该剧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更对这一稀有剧种的传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滨州持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标志性文化场馆,实现市县两级文化场馆全覆盖。建成村(社区)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000余个,让优质文化资源触手可及。

滨州市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立品质之城、赴文明之约,滨州阔步向前。在2025年7月21日召开的滨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议上,市委书记宋永祥提出,要持续强化“上下同心”“内外兼修”“融入大局”,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标迈进。

质态为民:心安之所托举幸福底线

城市发展最动人的样子,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安心。滨州以“心安城市”建设为抓手,锚定“一业三保七有”,全力打造“智慧聪明、心安舒服”的城市质态,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聚焦一老一小关键需求,建成524处孝善食堂,对全市7个县(市、区)的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平台全域覆盖,特殊困难老人享受定期探访关怀。

滨州坚持“坐在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努力让每一名群众的呼声得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满意回应。2025年上半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居全省第1位。

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滨州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配备村居儿童主任3677名,实现市县独立编制未保机构全覆盖。

图片

在游乐设施处开心玩耍的孩童

滨州加快打造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康养城市、体育公园城市,努力让市民工作生活都能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滨州的实践证明,五态并举绝非简单的并列相加,而是一场系统工程。五态之间相互依存、彼此赋能,未来,随着五态建设的持续深化,滨州必将在现代化征程上奏响更加恢弘的乐章。(作者:张国栋 张舒睿 陈聪 齐颖慧)

来源:鲁滨迅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