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8月8日,滨州市召开优化国际语言环境助力“滨企创世界”新闻发布会。据市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弘介绍,滨州市认真做好四个结合,推动《山东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落实。
标准建设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市外办在严格执行省级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滨州市产业和对外交往特点,出台《滨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细化6大领域地方标准,确保译写既符合规范又符合滨州实际。
全民参与与专业支撑相结合。一方面,创新运用“惠眼滨州”小程序发动全民纠错,形成监督合力;另一方面,联合高校成立“滨州外语标识专家顾问团”,提供专业审校和咨询服务,确保整改质量。
示范引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市外办选取重点涉外服务场所、外资企业等区域打造双语示范点。同时,组建“市民巡访志愿服务队”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并将标识规范管理纳入相关场所的日常运维要求,确保持续有效。
专题宣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市外办举办“一字一句显规范 一标一识见滨州”——滨州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化提升暨党建联建活动。与省外事翻译中心联合开展“译路相随”志愿服务活动,细致检查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功能区与服务窗口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设置情况,重点聚焦标识翻译的准确性、规范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前来办理业务的外籍人士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外籍人士关于涉外服务的所需所求与评价感受。举办“滨州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化建设专题推广活动”,邀请省翻译中心领导围绕《山东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进行专题宣讲,深入解读了《规定》的核心要义和实施要求,为滨州市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