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8月8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滨州市推进全省科技助残先行先试地区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据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崇波介绍,2024年12月31日,中国残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2025年4月5日,省残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若干措施》;7月30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滨州市科技助残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对滨州市建设省级唯一科技助残先行先试地区,加强助残科技研发应用,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方案听取各方意见,严谨规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助残工作在滨州落实落地,召开全市科技助残工作协调推进会,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系统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充分听取省残联、市直相关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按照重大决策事项流程规定,组织了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由市政府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印发。
方案内容清晰明确,操作性强
《行动方案》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工作目标部分,明确“一个方案、一个园区、一个平台”工作思路,分别对2025、2026、2027三个年度将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了量化。2025年建设1个省级科技助残示范产业园,搭建1个助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026年招引培育助残科技型企业10家,2027年孵化科技助残项目成果30个。
重点任务部分,包括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度、汇聚助残科技创新合力、加速助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助残科技应用推广4个方面13条具体任务。第1个方面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度,明确建设全省助残科技需求征集工作重点联系点;建设集合需求采集、企业入驻、专家入库、成果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助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第2个方面汇聚助残科技创新合力,明确支持高新区建设山东省(滨州)科技助残示范产业园;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组织康复材料与器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上下游助残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技助残产业联盟。第3个方面加速助残科技成果转化,明确支持助残科技成果登记,实现信息汇交;依托滨州科技大市场,促进助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项目转化落地;围绕残疾人出行等领域,加快助残科技技术、新产品服务场景建设。第4个方面促进助残科技应用推广,明确积极争取承办黄河流域科技助残技术和产品博览会;推动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产品和技术纳入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等政府采购范围;整合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源,强化数据价值开发利用和挖掘延伸。
保障措施部分,明确市残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联动相关部门将科技助残工作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科技创新规划、计划,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财政金融和人才队伍支持服务,拓展助残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对园区、平台的支持力度,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同步投入;加快引育壮大助残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育发展形成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
方案具有滨州特色,融入大局
《行动方案》紧密结合滨州市实际,注重与国家、省级部署递进承接,主要有三个特点。
融入大局,系统规划实施。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科技助残工作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三大战役”、干好“三大行动”决策部署,按照“一个方案、一个园区、一个平台”工作思路谋篇布局,以建设高标准“全省科技助残先行先试地区”为目标,明确需求汇集、科创研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工作模式,建设具有滨州特色的科技助残高质量发展体系。
集中优势,推动产业集聚。滨州市依托本地产业资源,充分发挥高新区医养健康基础优势以及愉悦集团、欣悦健康、谷悦科技等龙头企业产业优势,集中资源建设科技助残示范产业园,推动园区产业链集聚,助力多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和新的增长点。
先行先试,突出示范引领。积极争取省残联、省科技厅、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等部门、高校对滨州市先行先试地区建设的推动支持,协助搭建全省助残科技需求智能征集平台,建设全省助残技术攻关需求项目库和助残科技需求征集工作重点联系点,示范带动全省各地科技助残工作落地见效。
下一步,滨州市将以建设“全省科技助残先行先试地区”为契机,以《行动方案》为行动纲领,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扎实做好科技助残谋篇布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