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滨州:着力构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链条高品质供水体系

2025-03-14 16:37: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3月14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城乡水务局专场。

据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伟华介绍,城市供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聚焦群众所盼所需,一手抓工程改造,一手抓机制建设,系统提升城市供水保障服务水平,着力构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链条高品质供水体系。

一方面,机制先行,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建立“1+N”系统化制度框架,出台《滨州市城镇居民二次供水管理规定》,制定《二次供水设施技术导则》《设施改造移交管理办法》等多项实施细则,规范供水设施改造移交程序,构建起“设计审查-质量监督-验收移交-运维管理”全周期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为推进居民小区供水设施改造移交,实现供水企业“直管到户”提供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系统谋划,锻造品质供水链条。一是抓水源保障。积极推进现代化水库矩阵建设,构建“天空地水人”立体巡检模式,完善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坝安全运行防护和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二是抓水质提升。全市12家城市供水企业在强化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全部增加超滤膜或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出厂水有机污染物去除率提高15-20个百分点,实现了从“合格水”到“优质水”的转变。三是抓管网改造。会同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厘清各小区供水管网布局、二供设备运行情况,制定改造台账。2023年,在市本级、邹平市、博兴县率先启动试点工作,改造小区62个;2024年,改造小区190个,更新改造市政供水管网112.6公里,累计投资2.9亿元。通过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因管网老化引起的水质、水压不稳定问题,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抓数字赋能。积极推进城乡供水监管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孪生管网GIS系统,快速定位漏损点,供水服务队伍及时修复,提高供水应急保障能力。企业直管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在“指尖”办理用水报装、报修、查询、投诉、缴费等各项业务,切实改善了用水体验。

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滨州市将全面启动城市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目前,市县两级均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年度目标任务,到2027年,全市将完成1244个城市居民小区供水设施改造,更新改造市政供水管网383公里,实现供水公司直管到户,服务到户。

拓宽资金渠道。抓住超长期国债、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地下管网建设的政策机遇,会同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精心谋划项目,做好项目资金争取。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开发区加强与银行金融部门对接,丰富资金筹措渠道。

严把标准质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好入户调查、民意采集和宣传引导各项工作,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科学优化改造计划。同时,加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各环节监管,提高工作标准,保障工程质量。

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市县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构建“一屏知动态、一网管全域”的高效智慧管理模式。监督指导供水企业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持续提升供水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市民喝上放心水、满意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