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3月12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专场。
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刘骥夫介绍,三月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黄金时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抢抓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期,在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和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履职尽责、精准发力、探索创新,推动生态空间持续向好,生态赋能品质滨州建设。
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增绿造林”,推进科学绿化。持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强退化林修复,利用城乡废弃地、边角地、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见缝插绿”,造林3800亩,建设森林村居15个,加快推进破损山体修复,让破损山体重披“绿装”,绘好绿水青山生态画卷。
“守绿爱林”,夯实林业根基。扎实开展网格化巡林、护林等工作,加快山林智慧防火系统建设,筑牢森林防火墙。强化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做好监测预报、防控工作,推广使用绿色防治措施,织密林业有害生物防虫网。坚决守住连续多年“森林火灾零发生、有害生物零成灾”的良好局面。
“管绿护林”,扮靓林草生态。落实管护责任,组织好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定期巡林,实现重点生态区域、重点时节全覆盖。充分发挥督查利剑作用,组织开展森林督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打击惩处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用绿活林”,发挥资源效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和示范工作,着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充分利用惠民苗博会、森林文化周、林交会等平台媒介,打造推介滨州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 促进生物多样性持续增长
搭建机制平台,汇聚保护工作合力。搭建日常联席平台,完善“林长+检察长+警长”等系列工作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北归守护”“清风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格局,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立保护网络,打造稳定栖息环境。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区,提升系统性保护;统筹规划湿地保护空间布局,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及区域发展需求,合理划定湿地保护范围,为陆生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资源;强化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麻大湖、黄河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通过水系贯通、生境恢复、污染治理等措施破解生态系统破碎化问题,改善动植物栖息环境,贯通物种迁徙通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
数字精准赋能,构建保护监测体系。科学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旗舰物种的迁地保护基地,做好陆生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人工扩繁,维护好滨州市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科技助力、全链条精准保育珍稀、濒危品种。持续深化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构建“空天地”一体的综合性监测网络,系统掌握野生动物种群分布、栖息地变化和疫源疫病风险等基础数据,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