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3月6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滨州市2025年度“调研滨州”专项课题研究新闻发布会。
据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长勇介绍,前期,经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社科联四部门反复磋商,研究确定2025年度“调研滨州”专项课题研究重点方向。课题方向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围绕构建“113388”工作体系,确定17个课题研究重点方向。2月28日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度“调研滨州”专项课题研究的通知》,公开征集研究课题申报。
1.关于强化党建统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党建统领,真正把党建变成更多生产力、创新力、竞争力、凝聚力,让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
2.关于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的实证研究
围绕打好2025“三大战役”研究战局和打法,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与现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能精准把握发展方向,探索更有效的策略与方法,确保“三大战役”打出满意战果。
3.关于开展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干部内生动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三大行动”的路径研究
积极探索开展“三大行动”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向市场要活力、为干部添动力、防风险提能力,有助于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韧性,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4.关于提升“八大品质”,开创品质滨州建设新局面
从战略规划、政策协同、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索提升“八大品质”的有效策略,落实市委工作要求、开创品质滨州建设新局面。
5.关于全方位扩大需求,培育创造经济新增长点
围绕消费“大提振”、投资“大提效”、招引“大提速”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培育创造更多新增长点,为滨州市的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6.关于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加强产业集群集聚、加强数实深度融合、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加强服务业补短提升等积极探索滨州市加快产业升级的实践经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7.关于推进科创赋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培强创新主体、建强创新平台、育强创新人才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8.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更大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
9.关于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滨州市应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调整“四个结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0.关于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互促共进、协同发展方面探索一条符合滨州市城乡发展实际的示范路径,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11.关于加大民生保障,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应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文旅供给等方面加大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关于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推进“心安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心安城市”建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为滨州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13.关于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软实力”提升
进一步发掘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让传统文化在滨州大地传承发展,真正让文化“软实力”赋能滨州高质量发展。
14.关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滨州市应抢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
15.关于实施提振消费行动,推动消费持续升温、扩容提质
滨州市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增加优质供给,创新应用场景,全力推动消费扩容升级。
16.关于对接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滨州市对接融入京津冀区位优势明显,应在合作共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的重点合作项目,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共进。
17.关于滨州市“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思路研究
系统梳理“十五五”发展面临的潜在机遇、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研究提出滨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更好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
课题申报人可以结合自身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围绕这17个重点研究方向,自行确定和申报课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