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9月25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
据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任炜义介绍,今年以来,滨州市获批创建4个省级乡村振兴片区。截至目前,累计打造了11个省级乡村振兴片区、13个市级片区、50个县级片区。其中,省级片区数量居全省前列,形成了遍布全市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群,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特点”。
环境连片提升。通过片区创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擦亮了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产业连片发展。通过片区创建,建设了和美乡村,激活了乡村产业,真正将和美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成效。
业态连片融合。各县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突出优势特色,打造了“文化+”融合新业态。
组织连片共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实现了乡村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下一步,滨州市将继续按照“54321”的工作思路,通过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打造更多可学、可看、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小微样板”,主要抓好四个重点。
聚焦规划先行,加强统筹协调。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创,每年创建一批,梯次推进,年底实现涉农乡镇(街道)县级以上片区全覆盖。具体到每个片区,就是要制定详细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按时序推进。
坚持靶向施策,持续精准发力。根据不同片区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创建模式和路径。以农业为主的片区突出产业引领,有工业基础的片区做好融合文章,有文化底蕴的片区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其中,将发展产业作为片区建设的重点,探索富民增收路径,实现农民和集体双增收。
加强资源集聚,促进集约发展。将更多金融支持、农村改革等试点,放在乡村振兴片区内先行先试。将和美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和政策统筹安排,向片区倾斜。
完善推进机制,提升落实效能。将片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加快部署推进,完善长效机制,不仅建好,更要管好,让片区长期、持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