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9月10日,滨州市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和旅游局专场。
据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杨玉鑫介绍,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全市“1+1188”发展格局,突出“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奋力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聚力实现“文化品质更好”。
出精品、攀高峰,文艺创作持续繁荣
高点站位、超前谋划,全市文化艺术事业佳作频出、捷报频传,舞台艺术创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部大戏同时创排。新编历史京剧《孙武》、大型现代渔鼓戏《煮海》成功首演,少数民族题材吕剧《长调悠悠》启动创排。小剧场渔鼓戏《今夕何夕》顺利通过第六届国际实验戏剧节初选,有望成为首部走出国门的渔鼓戏。除三部大戏外,儿童剧《小虎滨滨历险记》在全国保利院线巡演20场,受到一致好评。
精品小戏亮点纷呈。扽腔《小庙一夜》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课本剧《神笔马良》走进校园,吕剧《老牛嫁女》、渔鼓戏《回马枪》、东路梆子《军号嘹亮》、扽腔《黎明前夜》等一批精品小戏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省级展演落户滨州。山东文化艺术节是山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经争取,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落户滨州,吕剧《烈烈渤海红》、渔鼓戏《煮海》成功入选。
塑品牌、惠民生,公共服务提质赋能
突出文化服务更均衡、更普惠、更精准、更可持续,以品牌化服务推动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节节攀升。
书香滨州加快建设。63处城市书房、乡村书房、智能书柜建设提速,年底前将累计建设完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145处。仅暑假期间,市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14.8万人次,滨城分馆接待读者6.6万人次,同比增长53%,读书学习成为全民习惯。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29个文化站被评为特级站,56个被评为一级站,9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到二级站以上水平。广播电视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建成市级平台1个、县级平台7个、乡镇平台77个、村级平台1974个、大喇叭(音柱)7300个,播发信息1万余条。
文化活动量质并举。创新实施“群星闪亮”工程,开展“廿十佳”评选,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举办展览、乡村节庆等群众文化活动584场,开展“好戏送千村”惠民演出1340场。阳信县祥和新村村晚入选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滨州市连续3年12场“村晚”登上全国舞台。
夯基础、促融合,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多业态融合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三年行动”成效初显。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24%;上半年,新设立旅行社21家,旅游电子合同、组团游客同比增长62%、117%,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三大攻坚一体推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旅游演艺”三大攻坚,确定重点招商项目29个,无锡拈花湾、上海乡伴集团助力景区规划运营;高标准举办市旅游发展大会,邀请国内重点文旅企业、投资商等200余人,与兰州、开封等沿黄8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3个精品文旅项目达成合作意向,10个代表性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印象•孙武”实景演艺项目、麻大湖演艺项目加快推进,“跟着演艺去旅行”破零发展。
主题宣传有声有色。推出“孙子文化启智之旅”等4条旅游线路,策划“春日滨州美不胜收”“缤纷五一乐在滨州”等主题宣传53期,制作主题短视频228条,浏览量超1598万次;12场“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主题年活动接续举办,吸引游客227.9万人,拉动地方综合消费3.62亿元;赴河南郑州、洛阳和甘肃兰州、敦煌参加“沿着黄河遇见海”夏季文化和旅游产品推介活动,滨州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强根脉、抓“两创”,文化传承坚实有力
深挖孙子文化、黄河文化、吕剧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两创”发展再结硕果。
戏曲名片擦亮焕新。创新开展唱响吕剧“1235N”工程,成功举办全国吕剧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中国)吕剧博物馆、吕剧基因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提升;高水平举办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全国41个作品齐聚博兴,滨州市扽腔《黎明前夜》、东路梆子《军号嘹亮》、渔鼓戏《今夕何夕•生死》入选,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物保护扎实有效。召开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会议,阳信县入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省级试点(全省7个),2020-2024年省级以上文物保护资金执行率64.30%,位居全省前列。市博物馆在全国1148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填补了历史空白。
非遗活态传承。高标准举办中国胡集书会,加快省级孙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策划全国、省市级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等主题活动13项,开展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150余场。获评国际魔术最高奖“梅林奖”1人,推荐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首批山东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个,原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融合的非遗发展之路更加坚实。
重监管、优服务,文旅市场清明有序
围绕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督,持续优化市场软环境。
创新推动部门联合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直播带货企业等市场主体13项跨部门联合监管,检查市场主体30余个,标签化管理应用率、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均达100%。
全面加强重点领域管理。严格规范旅行社、大型营业性演出、剧本杀等新兴业态管理,实现全覆盖、无死角。严把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关,落实节目“三审三校”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制度,保障广播电视播出秩序。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各门类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行动1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294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168家次,查办案件34件,责令整改3家次,警告12家次,罚款10家次,罚款金额5万元,责令停业整顿2家次,维护和保障了市场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