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12月8日,滨州市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任炜义介绍,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稳粮保供、绿色高效、强化全产业链培育为主攻方向,建立统筹推进、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出台《滨州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做强农业产业,夯实全产业链基础
滨州市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有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涉农的,一是粮食加工,二是畜牧水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坚定不移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道路,出台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及系列配套政策,围绕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积极发展现代粮食加工和畜牧水产产业。滨州市沿黄小麦、肉牛、大豆入围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据农业农村部门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389.23万吨,同比增加13.97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总产增量分列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前三季度,全市粮食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2亿元,畜牧全产业链总产值1042.4亿元,瓜菜总产197.9万吨,肉蛋奶总产72.93万吨,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46.69万吨。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农业全产业链基础更加牢固。
围绕做大经营主体,搭建全产业链平台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50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79家,列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73家,同比增加35家,实现营业收入948.4亿元。培育了香驰集团、中裕食品、鸿安肥牛等一大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搭建全产业链融合平台,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4个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今年7月份央视《对话》节目中,市委主要领导对滨州“一产供二产、二产拉一产,一产二产融合发展”的做法进行了介绍。
围绕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农业全产业链
滨州市聚焦小麦、玉米、大豆、肉牛等重要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做特做强优势精品,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一粒小麦,能加工出谷朊粉、膳食纤维等10大系列500多种产品,每加工1吨小麦比传统方式增值5000元,形成了全国最长的生态循环产业链;一粒玉米,能变成100多种产品,形成了从“玉米到结晶果糖”的梯次加工模式,可分别升值1.2倍、1.57倍和2.93倍;一粒大豆,可生产210多种产品,香驰集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每吨可降低成本400多元,形成了从“初加工到健康食品”的新型链条;一头牛,可以被分割出西餐类、韩餐类等200多个产品,形成了从“饲草种植到有机肥还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围绕科技创新主线,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比如,对新入选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设立市级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等。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关键技术公关,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小麦、玉米、大豆三大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滨州以来,共完成研发类项目128项,解决企业科研难题37项,申请专利143项,有力促进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完成了京东黄河三角洲(滨州)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嫁接滨州特色产业,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由2.0向4.0时代迈进。比如,阳信亿利源公司投资1亿元打造5G智慧牧场,利用先进的智能化设施设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肉牛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牧场经营管理者提供准确、实时的决策数据。
围绕产品品牌打造,强化农业全产业链
加大“食域滨州”市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扩大“惠民原耕”“沾化冬枣”等县级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鼓励经营主体创建企业产品品牌,引导经营主体共创品牌。每年组织100余家涉农企业参加全国农交会、“好品山东”展销会等各类经贸活动。组织举办农民丰收节、冬枣节、美食节等展销活动,扩大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带动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到目前,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442个,创建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41个、国家地标产品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