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9月13日,滨州召开“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亮进度——民生品质越来越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红十字会专场。据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常智介绍,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红十字会锚定“全省争第一、全国创先进”工作目标,围绕“1+8+1”重点工作落实体系,坚持“大干2023”工作主基调,克服种种困难,苦干实干,勇争一流,全面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创新打造的“红十字+”和“智慧红会”新模式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红十字报刊登,省红十字会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全面发力“情暖滨州•救在身边”主责主业
建好“博爱家园”,打造为民服务平台。以打造城乡社区博爱家园为抓手,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目标,按照中国红十字总会和省红十字会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五位一体”开展红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基层申报、观摩交流、资金支持、命名表彰等有效措施,推进全市新建省级城市社区博爱家园32处,总数达80处,列全省首位,建成了遍布城乡的全方位、立体式人道服务平台,打造了“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有效促进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坚持生命至上,打响“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品牌。以社会化普及自救互救技能、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目标,发挥独特职能优势,将开展高质量应急救护培训放在突出位置,上半年承办省级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3期,新增培训师资92名,新增持证救护员12665人,普及培训30万人次,分别完成半年任务的169%和171.4%。
扩大社会影响,凝聚社会人道力量。成功策划开展首届“5•8世界红十字日”人道公益系列活动,共募捐款物310.7万元,募捐额线上居全省第5位,线下居全省第2位,全部用于博爱卫生室、助学、助医、助困等困难群众,使15万群众受益。
实施“生命接力”工程,助力文明城市建设。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三献”工作,是延续患者生命、推动现代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宣传引导、表彰发布、深化服务等措施,增强了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三献”工作的积极性,上半年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8例,为历年同比捐献人数最高年份,列全省第三,获山东省四个造血干捐献组织表现突出单位称号之一,遗体捐献3例,角膜捐献2例,人体器官捐献1例,生动诠释了“滨州是一座有爱有温度的城市”。
全面打响“情暖滨州•救在身边”人道品牌
弘扬主旋律,放大“山东慈善奖”“情暖滨州”品牌效应。2月23日,举办了“情暖滨州与爱同行”滨州市人道奉献模范发布仪式,市各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单位、有关企业、各县市区共600余人出席。活动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新增志愿者8325人,完成半年任务的166.5%。在全省首届红十字博爱周活动仪式上,滨州市庄艳同志和滨化集团被表彰为首届人道奉献奖和最具爱心企业。
运用“互联网+”模式,人道救援工作提档升级。高水平开发建成了“情暖滨州”急救信息服务平台,募集社会资金新配置心脏体外除颤仪(AED)63台,总数达259台,启用AED地图,开发了“救在身边第一响应人”手机APP,跑出了“救命加速度”。
锚定高层次创建,打造国家级红十字宣传平台。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红十字精神深度融合,加快吴重熹红十字运动纪念馆升级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级红十字文化教育基地,市县两级高度重视,相继召开推进会议,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争取今年年底前改造完成,全面提升吴重熹红十字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营造“洼地效应”,形成向上向善的共向合力。不断加强与部门、企业、爱心团体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双向传导,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红十字事业热情高涨,形成了爱心企业、商会、公交系统等社会各界倾力支持红十字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面推进“情暖滨州•救在身边”创新工作走前列
试点示范带动,“党建带红建”谱写新篇章。通过积极向上沟通,明确阳信县作为全市“党建带红建”工作试点。阳信以县委名义召开了“党旗引领人道红、开创红建新局面”动员大会,出台了切实可行实施方案,推动红十字事业全面起势。截止6月份,阳信县实现了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镇街全覆盖,建成了万亩梨园景区红十字救护站,成功救助一名晕厥男孩。在县中医医院设立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点,一名“90”后实现捐献。设立了红十字公交专线,为全县所有公交车辆配备了急救包。河北省红十字省市县50余人到滨城区学习考察博爱家园建设。
高点定位,推进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提质增效。依托滨化、京博、愉悦、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等,建成了滨州市黄河流域应急救援综合培训基地,涵盖应急救援、应急救护、生命教育、心理救援和健康养护5个板块13类42个培训科目动态物资,7月5日顺利通过了省红会的省级应急救援综合培训基地现场核验。全年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48次,救援遇险群众89人。
着眼实战,全面加强备灾救灾配套设施建设。依托愉悦集团建设市红十字备灾救灾动态物资储备库,一期建成3000余平、库存10大类35种近70万元应急物资,达到国家二级物资储备库标准,上半年组织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骨干900人,开展救援演练129次,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安全指数。
锚定公信力提升,加强红会透明度建设。按照《全国红十字系统透明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23版)》要求,增加了业务工作、机构概况两个板块,内容涵盖应急救援、应急救护、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无偿献血、青少年工作和志愿服务、组织信息等12个栏目,并安排专人上传、维护网站信息,每周在网站更新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开展业务活动内容。上半年发布活动信息60余条,切实加强滨州市红十字透明度建设,信息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便民利民,提升红十字志愿服务水平。创新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做好红十字志愿者星级评定,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新增15支志愿者应急队伍,新增志愿者8325人,其中应急救护志愿者7530人、其他登记的志愿者795人。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了“博爱送温暖”、“助力高考”等志愿服务活动,受益人群众1万余人。各县市区也立足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了大量急难愁盼问题。继续开展志愿者入户调查制度,确保人道救助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上半年入户调查37人。在“5•8世界红十字日”情暖滨州人道公益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为11名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