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8月28日,滨州市召开“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亮进度——服务品质越来越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审计局专场。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扈献民介绍,今年以来,市审计局贯彻落实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工作推进落实体系各项部署,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年”和“纪律作风提升年”活动,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突出审计重点,以强有力审计监督服务“品质滨州”建设,先后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等称号。
贯穿一条主线,党的领导持续加强
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政治站位。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范围,向省委审计办报告重大事项6件、审计报告88份;深化审计管理改革,修订完善《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由原来的四章17条增加到七章33条,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深入推进监督贯通协调,强化纪审协作、巡审联动,探索完善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与纪委、组织联合开展新任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谈话提醒,向纪委报送审计监督信息7篇次。
强化六项监督,服务大局成效明显
今年是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攻坚之年,审计部门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品质滨州”建设、 “十大攻坚突破行动” “制造强市”建设等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审计项目,加大审计力度,市级共完成审计项目58个,查出问题金额83.7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7亿元,采纳审计建议164条,移送处理事项47起,涉及金额2.3亿元,努力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中展现审计担当。
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强化审计监督。紧扣“制造强市”建设,对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公共工程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紧扣“生态滨州”建设,开展海洋产业发展沿海生态保护修复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机制运行、产业发展和项目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陆海一体化治理推进、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8大方面内容。紧扣“乡村振兴”“民生普惠”,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审计。
聚焦财政资金绩效强化审计监督。围绕提高预算执行监督质效。其中市本级级预算执行审计抓好审计全过程各环节,对县域财政激励政策、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等3项专项资金,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等2个事项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审计,促进财政资源统筹,筑牢财政安全屏障,服务保障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市直85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大数据审计分析全覆盖,对市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关注一般性支出压减、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三公经费”管理等情况,推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聚焦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审计监督。持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市委党校专题培训班上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专题授课,促进新任职领导干部规范用权、廉洁用权,作为创新经验在全省审计系统推广,在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举办的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上做了典型发言。
聚焦重点投资项目强化审计监督。及时跟进“工业提振”“科创引领”“基建提升”“城市更新”等攻坚突破中安排的重要政府投资项目,减少重大损失浪费,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
聚焦防重大风险隐患强化审计监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盯住重大风险领域,找准审计着力点和切入点,助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聚力全市“平安护航”攻坚突破行动,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审计,揭示网络和数据风险隐患,发现7大类19项问题,审计的“防未病”功能充分彰显。
聚焦“1+8+1”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审计监督。心怀国之大者,把党委政府交办的重要任务落实好、完成好,是审计机关讲政治的最直接体现。今年市审计局承担“1+8+1”重点任务3项,其中牵头强化招投标、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监管,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工作,参与落实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督促县市区和项目单位用好债券资金两项工作,上述工作已纳入市委审计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及各审计项目重要内容予以重点关注,均按时序进度有效推进。承担“12158”民生实事2项,其中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审计已经实施完毕,乡镇污水处理审计正在进行审前调查,下一步将结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审计一并实施。在完成主责主业基础上,贯彻市委要求,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引进凯普乐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安徽辰福太阳能金属直通真空集热管等项目2个,预计年内投资5000万元。
开展四项创新,审计工作赋能增效
立足研究型审计,制定《滨州市审计机关改革创新管理办法》,将改革创新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确定全市审计改革创新事项12项,其中3项入选省厅改革创新计划,2项纳入市委改革创新任务。
开展第三方参与公共投资审计质量管控机制研究。探索社会中介机构管理新模式,制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评议打分,建立奖惩机制,明确“三张清单”,促进中介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开展大数据审计创新研究。制订出台《滨州市大数据审计管理办法》,打造全省大数据审计制度样板,省审计厅在全省审计系统转发推广;探索数据先行理念的审计实践,运用4个平台系统,梳理3个清单,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12个,促进审计业务与电子数据深度融合,《大数据赋能审计质效提升路径研究》课题获省重点科研课题立项。
开展项目审理模式创新研究。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之前增加“预审理”环节,由局主要领导、各分管业务领导及法规科会同有关业务主管科室,对审计问题及定性处理进行预审查,确保审计结论严谨性和严肃性,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探索完善 “积分制”管理考核体系。在原“积分制”考核办法基础上,从项目、成果、创新、综合管理四个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标准和分值内容,增强操作性和可行性,实现全过程、全方位量化考核,全力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强化四项管理,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强化质量管理。实施三级审理,所有项目均通过业务定案会议集中审议,严把审计质量关口;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联合市工会开展全市审计法规技能竞赛,提升依法审计水平;深化优秀项目创建,开展审计讲坛,交流创优经验,为创建优秀审计项目赋能增效。
强化整改执行。严格落实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建立审计项目整改台账,对问题整改情况实行清单销号。上半年到整改期限的审计项目71个,涉及整改问题923个,已整改877个,分阶段或持续整改46个,促进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62项,整改率95%。将审计整改绩效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2022年度52个审计项目797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或序时整改。针对上级审计机关对滨州市实施的10个审计项目,及时调度整改情况,督报整改材料,做好现场核查,涉及整改26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55个,分阶段整改8个,整改率97%。
强化统计管理。贯彻全省审计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审计系统统计工作大会,通报情况,查找问题和不足,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出台《滨州市审计机关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有效提升审计统计工作水平。
强化成果运用。审计要情及综合报告获得批示45篇次,《山东审计简报》采用信息14篇次,4篇课题被省厅立项,提报调研报告2篇。上报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案例》及《经验做法》各1篇,1篇课题纳入全市政府系统重点工作调研课题,1篇课题荣获,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