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规划(2023-2025年)》正式印发实施

2023-07-31 16:15:4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7月31日,滨州市组织召开《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规划(2023-2025年)》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市政府正式印发。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民介绍,近年来,滨州市以数字强市建设为统领,统筹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工作实践探索走在全国、全省前列。2022年,省对市数字政府考核列小组第一位,《法治日报》《山东政务信息》对滨州市智慧城市工作专题刊载,数字强市方面探索实践被央视专题报道。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滨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获批全省唯一政务领域IPv6融合应用全国试点,数据管理运行机制案例入选全国“数字政府”示范案例15强。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滨州市居普通城市优质型行列。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年数字城市百强榜》,滨州市居第61位。开放数林指数(即评估政府数据开放水平的专业指数)居全国城市综合排名第13位。

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同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制定《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规划(2023-2025年)》,明确数字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赋能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编制自2022年8月正式启动。在充分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严格审查,邀请法律顾问、市司法局先后对《规划》进行了合法性审查,《规划》制定符合法定权限,形成过程符合法定程序,《规划》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7月12日,《规划》经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7月24日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坚持高点站位,前瞻布局。按照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科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据要素生态建设,重塑数字时代区域竞争力。

纵横衔接,全面联动。《规划》编制突出与目前已出台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各级各类规划文件,以及滨州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政府、医疗教育等各领域工作部署有机衔接,保持《规划》内容与已有工作部署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有效衔接,力求形成上下联动、内外配合、互促共进、互惠共赢的统筹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划》突出滨州市资源禀赋,设计了具有滨州市特点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针对高端铝业、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提出全面推动数字经济融合转型,打造“数字经济有高度”的“实业兴滨智改数转标杆”;针对美丽滨州、品质滨州布局,提出推动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造成“数字服务有温度”的“包容普惠便民智慧城市”。

强化应用,以小带大。《规划》以“小切口、大突破”的实施策略,提出围绕数字基建、数字科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据要素生态建设等重大方向,持续强化应用创新驱动和试点创新牵引,在企业上云联网用数赋智、城市大脑创新应用场景、产教融合高效转化、智慧社区建设等领域树立一批典型标杆实践案例,努力争当数字化转型全省排头兵。

对标先进,重在落地。为确保《规划》可落地、可实施,广泛研究全国各地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案例,结合滨州市数字化转型实际需求与资源禀赋,设计了一批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工作举措、重点项目、重点工程。

《规划》从总体形势、总体要求、基础设施、数字科创、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数据要素生态、保障措施9个方面系统谋划数字强市建设方向和路径。

《规划》的整体目标是:到2025年,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成效凸显,高速通信网络和高性能算力网络实现规模化部署,高能级科创平台和产教融合载体全面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量质双升,一脑支撑、三网协同的数字政务体系全面构建,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全面跃升,建成全域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构建泛在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成10G-PON及以上端口数4万个以上,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家庭千兆光网接入率达100%,打造齐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打造黄河流域区域数字科创中心。面向产业发展、优政善治和民生福祉重大需求,实施新型服务、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数字疗法等应用技术提升工程,打造2个以上数字技术领域创新实验室,创建10个以上产教融合型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和基地。

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深入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实融合创新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数字化工程,创建150家以上山东省“晨星工厂”,壮大滨州经济发展新动能。

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机关运行“一网协同”,城市大脑创新应用场景达到30个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免提交证明事项数达到1200项,打造数字政务滨州品牌。

建设以人为本的数字社会。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为目标,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一站式供给,加快智慧校园、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重点场景建设,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90%,建成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

构建富有活力的数据要素生态。聚焦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优化数据资产质量,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100%,加快培育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激活全市数据资源价值潜力。

据王洪民介绍,为保障《规划》落地见效,在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资金投入、数字素养、监督考评、数字安全、宣传推广7个方面制定了保障举措。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滨州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作用,从目标、举措、项目、机制等方面着力厘清数字强市建设思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强市建设,形成多方共建的发展格局。

加强统筹协调保障。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深化落实各项建设工作。探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数据管理(保障)科”模式,提高数据资源统筹治理能力。

加强多元化资金保障。加大党政信息化专项资金、上级部门专项资金、产业引导基金、金融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开展党政干部、企业家数字素养培训,增强各行业、各层级领导的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组织数字技能进社区、乡村数字素养提升、“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等主题活动,提高全民数字素养。

健全监督考评机制。将数字强市项目推进绩效管理体系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明确各项任务节点,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落地见效。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加大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力度,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全民参与“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提升群众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促进宣传交流推广。制定数字强市建设宣传推广计划,及时总结和推广重点示范工程和试点县(市、区)的经验,不断扩大示范效应。优化数字强市相关政策解读形式,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多元化。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