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23年全国农服进万家系列活动在阳信县举行,全国18个省在线上线下参加活动。滨州市在大会上做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典型发言,滨州“农服模式”被全国关注。
近年来,滨州市致力于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农业服务组织达5097家,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576万亩,服务农户32万户。通过服务组织统一购买农资、化肥统配统施、作物统防统治、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等服务,有效降低了小农户的物化投入成本和劳动强度,每亩地约可减少20%的农资成本和10%的机械成本,节本增收约130元。
建标准搭平台,全面提升农服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滨州市建立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制定全市统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运行。通过统一服务合同管理和统一《农业社会化服务合同》示范样本,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服务项目、质量、价格、付款方式、效果评价、违约责任等,合同签订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切实保障小农户权益。
滨州市积极搭建市、县、镇三级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汇集融合全市各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信息数据资源、农机装备信息资源、耕地基本信息数据资源、农业投入品投入使用数据资源等大数据资源,通过平台管理运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天上看,云中算,掌上管”,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强扶持抓试点,积极引导全市农服拓展领域延伸链条
为满足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要求和资金需求,滨州市建立了常态化政策推送机制,积极搭建农业融资平台,依托全省首家市级金融支农联盟,建立高效化供需对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质量投融资对接活动,实施“送贷上门”服务,切实提高金融支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2年,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放“鲁担惠农贷”“肉牛活体贷”达到20亿元以上。
滨州市积极建立规范化发展引导机制,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国家和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每年评选认定市级以上示范服务组织50个以上,通过示范引领、试点创新,带动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壮大,在突出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等重点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开拓,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延伸,从传统耕种防收生产服务向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配套服务扩展。
创模式建联盟,加速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近年来,滨州市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服务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等组织形式,探索“全托管”“半托管”等服务模式,促进各主体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以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和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典型,前者创新实施了企业搭台便农、农担创新支农、银行贷款助农、社企合作联农、保险服务惠农、数字监管保农、肉牛养殖兴农“七位一体”金牧融合和饲料供给精准饲喂、青贮玉米代收代贮、粪肥还田增收4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后者探索建立了“统一订单种植、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保险服务、统一农机作业、统一回收粮食”“六统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已与104个村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协议,小麦全托管面积6.8万亩、半托管面积37万亩,玉米全托管面积6.7万亩,半托管面积40万亩,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从“分散粗放式”向“集约精细化”转变,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农机化率,保障了粮食安全。
7月18日,滨州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联盟暨农业社会化应急服务联合体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旨在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导,组织技术推广部门、农资农机企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主体、金融机构等多方联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标志着滨州市在加快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上迈出了创新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