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滨州:构建“大”新能源产业链 加快打造全市第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3-06-08 15:04:2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6月8日,滨州举行“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新能源产业专场。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围绕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这一目标,市发改部门从协同发展、集散并举、要素保障、完善配套、产业链招商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大”新能源产业链,加快打造全市第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据滨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新友介绍,市发改委始终立足全市发展大局,锚定目标,加强谋划,统筹推进,坚决贯彻好、落实好做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坚持协同发展。初步测算,至2030年,滨州市新能源产业仅资源开发一项可实现超千亿元投资。立足滨州市丰富的风光资源实际,市发改委始终坚持通过资源开发集聚产业发展,吸引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滨投资建设光伏、风电、储能装备制造等项目,推进新能源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一港四园”逐步发展壮大。

坚持集散并举。新能源开发坚持集散并举,海陆齐进,发储协同。重点打造滨州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积极推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鼓励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生态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鼓励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滨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212.2万千瓦,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成为滨州市新能源发电主力。

强化要素保障。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将滨州市新能源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动解决新能源开发建设用地用海等问题,简化用地、用海、电网接入等手续审批办理。完善金融相关支持措施,将新能源领域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会同电网企业加强对项目并网业务指导,全方位优化服务,稳妥推进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好要素保障。

完善配套设施。支持新能源配套电网设施建设,协调解决项目路由等问题,支持企业开展新能源配建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等新型电力设施建设,提高电网对新能源接入能力,滨州市2个储能项目已纳入省储能示范项目,预计6月底建成投运,总容量200MW/400MWh。2023年储备新型储能项目5个,总容量1300MW/2600MW,建设条件基本落实,储能和电网设施的不断建设、优化,将极大提升电网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撑能力。

开展产业链招商。开展主动招商、精准招商,重点面向光伏、风电、储能装备制造及上下游产业,接洽企业80余家,储备合作项目30余个。推动组建滨州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发挥专家智库作用。重点以风电、光伏、储能装备制造为基础,向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延伸,构建“大”新能源产业链,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集聚作用、集群效应,加快打造全市第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