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3月23日,滨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市财政局专场。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云江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财政保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波主持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力以赴抓好财政收支确保全市财政平稳运行
抓好财政收支是财政部门的主责。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好财政收支,确保全市财政平稳运行。
收入方面,在培植高质量财源上下功夫。立足制造强市建设,走好精明增长之路,落实落细省市“稳中向好、进中提质”223项财政政策和系列减税降费要求,研究制定突出贡献企业激励、招商引资奖补等政策工具,灵活运用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等方式,促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财源基础加固、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在全省领跑位次,推动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
在统筹财政资金上下功夫。积极对接中央省政策动向,围绕滨州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加大转移支付和专项债券争取力度。2022年,滨州市争取了上级转移支付187.83亿元,专项债券189.67亿元,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专项债券额度86.73亿元,已成功发行62.54亿元,支持了48个重点项目建设。
在凝聚收入征管合力上下功夫。加强与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协调配合,巩固税收共治成效,同时,依托“财税库”建设,提升税费征管数据收集、分析、应用能力,优化征管手段,坚决防止跑冒滴漏,确保把该减免的减免到位,把该收的税费“颗粒归仓”。
支出方面,严格落实“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结果运用,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实施最严格的支出预警监控,加大闲置低效资金、资源、资产的整合力度,腾挪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2023年,将继续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中优先顺序,确保全市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保障“12158”民生实事加快落地。
预计全年将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6500万元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会同商务等部门出台了《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将综合运用发放消费券、实施零售企业奖励、开展促消费活动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保障居民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将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6500万元,其中,上半年,市财政安排300万元零售消费券、200万元餐饮消费券,并根据省级补贴资金规模发放汽车消费券。另外,今年市财政还统筹相关资金用于完善公共文化场馆、实施“引客入滨”计划、奖励入境旅游等,并计划发放1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大力实施景区门票减免工作。
2023年市级预算安排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资金6.94亿元
今年以来,市财政部门围绕市委“1+838”工作格局,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政策集成、激励引导,助力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2023年,市级预算安排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资金6.94亿元,其中统筹产业发展、“智改数转”等财政资金3亿元以上,用于支持“制造强市”建设。
加强政策供给。今年,市财政安排资金2.31亿元统筹支持科创发展和招才引智;设立规模为500万元的“智改数转”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对滨州市企业首次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的,最高奖补1500万元;支持工业企业成长壮大,对升规纳统、“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激励奖补;支持开展企业家培养行动,由市财政出资,每年支持一批企业家赴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国家考察学习。
加大正向引导。县区激励方面,对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两项指标排名全市首位的县区,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继续支持县(市、区)争创省级工业强县,成功争创“省级工业强县”的县区,市财政给予1000万元奖励。企业激励方面,对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企业,市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主要负责人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
优化政策服务。在做好政策供给的同时,着力优化财政政策的智能化精准推送。目前,正在研发一款微信小程序,通过企业名称认证,就可以精准匹配该企业能够享受的财政惠企政策,实现政策的个性化精准推送,最大限度方便企业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