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3月22日,滨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专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蔺兵川就2023年“亮目标”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董昭旭主持发布会。
突出“品质提升”这条主线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滨州是产粮大市,更是粮食加工转化大市,年加工转化量1500万吨左右,约为全市粮食产量的四倍。作为全国唯一的“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2022年,滨州市粮食产业营收达到1846亿元,继续领跑全国,2023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突出“品质提升”这条主线,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出实招,力争2023年粮食产业营收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5.6%。
在产业链上下功夫,做大总量。深入落实《滨州市粮食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围绕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发挥粮食产业“接一连二连三”优势,指导企业延链强链补链,推动“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二产主导”向“三产融合”转变、“普通产品”向“特色产品”转变,持续放大“滨州模式”成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滨州市在全国推广的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就是立足“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构建从土地到土地、从田间到餐桌、从一产到三产的发展模式,把一粒小麦变成了十大系列500多种产品,形成了“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融合发展新业态。
在建项目上下功夫,做优增量。围绕“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实行“1+2+N”招商策略,2023年预计开展各类主题招商活动10次以上,力争引进1-2家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来滨投资,落实招引资金5000万元以上。全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省级示范项目建设,2022年度,滨州市争取省级示范项目3个,涉及滨州市三家粮食产业龙头企业,落实上级补助资金1.424亿元,占全省73.5%,预计8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强化项目储备,积极申报2023年优质粮食工程省级示范项目,推动滨州市粮食产业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在提质效上下功夫,做强变量。科技创新方面,积极与国家粮科院进行对接,邀请专家对深加工科研项目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滨州市食品加工企业到中国农科院、粮科院对接学习,提升产学研要素互动。充分发挥滨州市三大国家级粮食加工创新中心引领作用,计划完成研发项目32项,解决科研难题15项,申请专利26项,合计73项,同比增长8.9%。品牌培树方面,争创“齐鲁粮油”及省级“好粮油”产品品牌,力争更多产品纳入“齐鲁好粮油”名录,总数达到56个以上,继续领跑全省。组织参加第四届山东粮博会,借助“齐鲁粮油”中国行等活动,不断提升滨州粮油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三大体系” 保障粮食安全
当前,滨州市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是强化“三大体系”:
强化粮食购销体系。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指导各类购销企业做好仓容、器械、培训等收购准备,2023年,预计完成粮食收购225万吨以上,年粮食流通量达到800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市场平稳有序。扩大政府信用保证基金融资规模,由4亿元调增至8亿元,全年市场化收购粮食35万吨以上,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同时,积极动员购销企业参与省级基金认缴,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强化粮食市场监测,涉粮企业全部纳入粮食流通统计月报,定期上报粮食购销种类、数量及库存,实行价格监测周报制度、集中收购五日报,实时掌握粮食购销数量、价格,科学预测分析粮食供求形势,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两年,全市新增储备规模6万吨,全市地方储备可满足全市6个月以上消费需求。同时,滨州市加大涉粮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大力推进“绿色安全储粮行动”,计划投资2900万元升级改造16万吨准低温仓容,在无棣县投资1.2亿元新建10万吨智慧粮库,强化16个库区智能信息化管理,保证储备粮监管覆盖率100%、畅通率100%,确保粮食存得下、储得好、不浪费。
强化应急保供体系。目前,滨州市成品粮油供应充足,成品粮油储备量可满足15-20天的市场供应量。2023年,投资1.2亿元,建设黄河流域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保障基地,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进度列全省第一,预计8月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实现1.5万吨成品粮油动态储备,形成有效覆盖周边城市的成品粮油保障能力。建设提升90处应急供应网点,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有效解决应急供应“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全市粮油应急供应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