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亮目标新闻发布会|滨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2023-03-27 10:17:1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3月22日,滨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就2023年“亮目标”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马士明主持发布会。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成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中坚力量。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955亿元,总量列全省第3位,增长11.32%,增速列全省第2位。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8%,列全省第3位。2月10日,全市召开高规格的制造强市推进大会,安排部署全市工业经济重点工作任务,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共识共为,合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上,巩固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实施制造强市攻坚行动。以思维之变带动发展突围,深入开展制造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强力实施工业增加值“1+N”行动。顶格推进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大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等11项攻坚突破行动,全力以赴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纵深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行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同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5G应用推广,以工业企业“新智造”引领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及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完善科技创新项目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认定一批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创新工业产品目录、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开展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同时,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争创“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各类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企业培育的滨州模式。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工业企业发展信心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企稳向好基础尚需巩固。这就要求在稳存量、扩增量上狠下功夫,头拱地、向前冲,全力弥补产值、营收缺口,下大力气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困难,提振发展信心,实现平稳健康增长。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全力抓好一季度“开门稳”。春节之前就提前部署,围绕做好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科学指导企业做好春节期间生产活动。春节期间,魏桥、京博、滨化等大型骨干企业在内的6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坚持生产,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春节上班后,及时跟踪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困难,助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稳产达效。特别是6位市级领导带队到县市区开展工业经济运行调研,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极大地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截至2月6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就已经实现应复尽复;至2月15日实现稳产达产。

全力推动稳增长。常态化实施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以全市1593户规上企业特别是百户重点企业为重点,实施县级领导帮包县市区服务机制,聚焦企业难点堵点痛点,集中力量帮扶企业,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全力稳定工业基本盘。

全力培育新增量。实施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激励企业产值、营收、利税等实现“倍增”,全力弥补产能关停转移带来的巨大缺口。对摸排出的165个今年拟投产项目和73家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紧盯靠上,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投产,助力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建立了全市“小升规”企业储备库,实行定期跟踪走访帮扶机制,对达到列统条件的企业,帮助企业申报、完善相关手续,确保及时纳统。

全力做好政策供给。针对省市已出台稳中求进政策清单,打好“线上”+“线下”政策供给的“组合拳”,让广大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结合好工业经济运行联系服务机制、工作督导调研等活动,深入县区、企业一线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充分发挥好“手把手”“面对面”政策宣传解答的成效,让全市广大企业应知尽知,享受政策红利。

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近年来,滨州市坚持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打出一系列“赋能增效”组合拳,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1。

“数实融合”加速崛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35家,18个应用典型案例在国家“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获奖,产业数字化水平位居全省第四位。

数字新基建跨越发展。2022年,新开通5G基站5000个,累计开通9657个,实现市县主城区、重点商业应用区、乡镇驻地连续覆盖并向农村延伸覆盖。四是深入推动千兆城市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实践,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位列全省第一位。博兴县成功入选省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县。

2023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坚持“以思提智”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以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基础支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个方面,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实现数字经济新赛道弯道超车。

强力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支撑。发挥“双千兆”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加大对重点应用场景和重要场所的深度覆盖,新建5G基站累计达到1.1万座。持续优化千兆网络覆盖质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应用。推进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组织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实施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

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提质。建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库,开展精准对接联系服务,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加快推动鲁北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尽快投产达效。积极开展首版次软件保险补偿工作,组织开展软件技术工程中心申报工作,鼓励企业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标准)二级、三级、四级评估认证,引导软件企业在制造业数字化、政务服务、医养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发工业软件与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全力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分行业、分企业、分区域、分链条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行动,树立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工赋山东”专项行动等活动,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征集信息化助企服务商和服务专员,组建专家队伍,打造企业智囊团队,满足本地企业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