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薛凯旋
1月13日上午,滨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工商联工作有关情况。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崇波介绍,市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聚力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全力促进滨州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做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政治建会,让政治引领更有高度
实施“政治引领”工程。先后组织民营企业家350余人次赴上海、嘉兴、延安、西柏坡、临沂等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激发“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使命;在工商联系统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家始终与市委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有27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28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被评为“实力百强、公益百星、创新百家”。
实施“党建引航”工程。树牢“强党建”思维,2018年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委员会,进一步理顺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实行“双建双揭”,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向商会有效覆盖。倾力打造由34个商协会和非公企业党支部组建的“渤海红”党建联盟,实现“组织联合、服务联动、活动联办、阵地联建、品牌联创”。积极支持和参与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把党建嵌入“队伍链”“产业链”“服务链”,促进产业发展。高端铝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实施“教育引聚”工程。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先后举办了10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开展“抗疫助企—企业线上培训”,累计培训27.8万人。在省内率先建立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实施“青蓝接力工程”,举办“大手拉小手,传承续辉煌”民企大讲堂,建立青年企业家委员会,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一代队伍逐步形成。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杜受田故居建立滨州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全市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清廉民企。
坚持团结立会,让团结联合更有广度
打通堵点,建言献策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民营经济人士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工商联系统提交提案议案200余件。其中,《关于设立企业家节的提案》推动滨州市设立“滨州企业日”;《关于关爱企业家提高企业家荣誉感的建议》推动滨州市每年召开企业家大会表彰优秀企业家,建立全市优秀企业旗帜广场;《关于鼓励使用生物质能的建议》推动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开展“民营经济大走进、民营经济人士大走访”活动,召开座谈会100余场,实地走访会员企业1000余家,撰写各类调研报告60余篇,其中,《关于开展滨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大走进、大走访”活动情况的报告》获全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聚焦盼点,政企互动规范有序。出台市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制度,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用好“e盏茶事”政企交流平台,先后有市级领导70余人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30余人次、90余位民营企业家到“e盏茶事”沟通交流,提出意见建议130余条。推动建立涉企政策出台事前征询企业家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推荐19名民企商会负责人列席市政府常务会,推荐10人次民营企业家担任特约检察员、特约监察员,聘请10名滨籍企业家担任经济发展顾问。鼓励县区探索开展民营企业评镇街、评部门、评科长活动,以市场主体倒逼职能部门和基层党委政府服务提升、能力提升和效能提升。
聚力热点,服务大局同心同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谋篇布局,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广泛发动民营企业稳岗保就业,举办民企招聘月、“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等30余次,先后组织2000余家企业参会,现场达成用人意向2万余个。聚智聚力双招双引,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走进滨州”“上海市山东商会知名企业家走进滨州”、滨州牵手昆山台商台企产业项目恳谈会等招商推介活动60余次。按照“办好一个会,精彩一座城”的理念,积极申办了省工商联十三届六次执委会议,300多名商界翘楚齐聚滨州,共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54亿元。积极争取共同主办了2022中国民营经济年会,滨州市成为第一个承办中国民营经济年会的地级市。全国31个省和兵团工商联及民企商会代表线上参会,并同步直播,市委书记致辞,市长在会上向全国宣传推介滨州。
坚持服务兴会,让为企服务更有温度
打造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和线下“助企驿站”双平台。以“解决企业合理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目标,探索建立线下“助企驿站”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通“服务企业直通车”线上数字化运行平台,一网打通各方联络服务通道,解决企业政策、金融动态、产品供需、政务诉求等八方面问题,截至目前,共收到758家企业诉求785件,已办结779件。
搭建“护企联盟”法律服务平台。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与公检法司打造“护企联盟”,建立服务保障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涉及联合调研、投诉转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滨企在外权益维护协助、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等七项机制、15项工作内容。从民营企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抓起,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共19起案件被省检察院批准适用合规机制,维护了企业的权益。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困境企业司法挽救诉前合作机制,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入选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案例;打造全国首家“困境企业司法挽救分诊室”,经验做法被全联推广。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亲商润企·法律服务团”,启动万所联万会机制,开展法律服务团进县区和“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1000余个。
搭建经济服务平台。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与人行滨州支行、中国人寿等9家国有、民营银行和保险公司签订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全国最大网银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引来25亿“金融活水”为滨州市2000余家小微企业“舒筋活血”。在基层创新“金融管家+乡镇(街道)商会+民营企业”服务模式,已为155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0亿余元。联合市税务局共同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为小微企业推出3大类主题活动12项行动措施。与保险公司举行全面合作协议签约暨商保联动启动仪式,打造“金融保险+商会+企业”的服务新模式。积极“走出去”,先后组织76名企业家参加“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全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论坛”“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等活动,帮助企业寻找发展新机遇。
搭建政策服务平台。牵头起草《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的实施方案》。开展“精准送政策上门”活动,编印惠企政策“明白纸”“口袋书”“直通车”20余期,寄达7000余名会员企业,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以山东民企100强等系列榜单评选为契机,制定出台《支持民企做大做强争先进位实施意见》,从进一步加大表彰奖励、宣传引导、保驾护航、关怀关爱力度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激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通过全力推动民企健康发展,滨州市民营企业上榜中国民企100强数量由2012年的5家增长为2022年的7家,且位次大幅前移,上榜数量、营收总额均列全省第二位;9家企业上榜山东民营企业100强,资产总额列全省第一位。在全国工商联“最具品牌影响力、最具创新力、最具成长力、最具社会责任”企业评选中,滨州市5家上榜,数量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名。在省工商联等5部门联合主办的“2022山东社会责任企业(企业家)”评选中,滨州市3家民企和1名企业家上榜,列全省第二位。
坚持改革强会,让组织保障更有强度
注重夯实基层基础。解决了乡镇街道商会注册历史遗留问题,有85个乡镇街道商会完成注册,实现应登尽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商会组织135个。认真履行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出台了《滨州市工商联所属商会管理办法》,对所属商会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共有9家商协会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四好商会”,39家商协会荣获山东省工商联系统“四好商会”。
积极推进商会改革。中央办公厅《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市工商联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承担了省工商联“推进商会依法登记”“积极争取政府为商会赋能”“工商类行业协会归口工商联管理”三项改革试点,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商会改革经验做法三次被《全国工商联改革情况》推广。
加强异地商会建设。加强对在外滨商的引导,推动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建立滨州商会,自2015年首家异地滨州商会成立以来,已成立12家异地滨州商会。市委书记宋永祥亲自为三亚市滨州商会揭牌。推动出台《关于构建滨州籍在外人士服务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起在外人士联络、交流、服务、保障四项机制,组建“滨商滙”发展联盟,创建“滨州版”儒商大会,凝聚在外滨商力量,激发企业家回报桑梓的情怀。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工商联执委队伍建设,出台执委履职考核办法、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制度、进一步发挥企业家执委作用的工作制度等,促进代表人士切实发挥作用。强化会员队伍建设,会员总数由2012年的4906个,增长到目前的8605个,其中,企业会员5769个,个人会员2661个,团体会员175个。强化机关队伍建设,市工商联机关连续八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成功创建全市标杆党支部和“五星级党支部”。在2021年度滨州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