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滨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022-11-24 10:08:4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11月23日,滨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有关情况。据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玉鑫介绍,滨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文化品质更好”这个工作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文化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艺术创作水平更高 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艺术作品屡获大奖。近年来,滨州市实施艺术精品战略,先后创作18部大型优秀剧目、52部小戏作品、895件曲艺、歌舞等作品,吕剧《梨花雨》《杨广和》《兰桂飘香》连续三次代表山东省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大奖。京剧《游百川》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吕剧《烈烈渤海红》冲击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即将启动环渤海城市巡演,各县市区还创作了《马耀南》《连心锁》《郑板桥》《大河流金》等优秀作品。小戏方面,东路大鼓《太师训徒》、渔鼓小戏《老邪上任》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连续7年9部小戏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艺术演出活动惠民生。滨州市4家剧场成功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剧场,数量居全省第一,群众“低票价”乐享“高质量”演出,截至目前,113场演出场场上座率在90%以上。成功打造“周末戏相逢”“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品牌,戏曲进乡村演出5万余场次,惠及基层群众约600余万人次,2022年承办全省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现场会,推广滨州经验。

艺术创作环境更优渥。先后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办全国曲艺节目展演、全省小型剧目新创作优秀作品展演等重量级艺术活动,即将在滨州市举办全省吕剧优秀剧目展演。

公共服务半径更广 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完善,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18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剧场6个,城市影院24家,9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均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沾化区文化馆列入国家县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并通过验收。2022年启动书香滨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儿童图书馆开工建设。目前,全市以公共文化场馆为载体,年接待群众近300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类大中型活动12000余场。

群众文化活动亮品牌。精心打造“黄河文化艺术季”“市民文化节”“滨州文化大讲堂”“欢乐滨州迎春文化荟”等群众文化品牌。其中2022年举办首届市民文化节,已开展品牌活动、乡村节庆490场;年开展志愿文化活动200余场次,提供精准化的便民服务。

数字服务构建新空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推出线上图书资源、文化慕课、特色展厅720度全景展示等多项“云服务”供市民免费使用。滨州市公共文化“云平台”于2020年建成投用,覆盖市直和8个县市区公共文化场馆,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文化服务。市图书馆实现支付宝芝麻信用借还及人脸识别借还功能;市文化馆列入山东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试点单位,承办全省“礼乐”数字文化馆建设经验现场交流会。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谋福利。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免费向广大群众传输20余套数字电视节目;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全覆盖;稳步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市县8家平台年底前将全部建成,已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灾害预警等服务信息2.55万条。2022年成功举办首届滨州书展,发放线上线下优惠券2万余张,销售图书136万元,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

文化遗产传承能力更强“两创”赋能增添活力

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34处,分别达到5处、59处,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遗34项,分别达到10项、52项。

文物保护传承走在前。十年累计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26项,连续七年省级以上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稳居全省第一,省文旅厅发文推广。在全省率先建立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机制,“先考古、后出让”稳步推进。在全省出台首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市级地方性法规《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杨家盐业遗址群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专项规划,丁公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龙华寺考古遗址公园获省级立项。

文物传承创新开新局。制作两部青少年革命文化视频教学课程,探索建立起“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青少年革命文化传承利用长效机制。开发完成全市文物管理系统,新增文物保护单位GIS卫片安全检查,开发全市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系统,极大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效率。

非遗保护传承出亮点。非遗进校园、设立非遗传承教学和研究基地等工作,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20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学校教育的探索实践》项目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博兴县吕艺镇(吕剧)、惠民县胡集镇(胡集书会)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阳信县洋湖乡(鼓子秧歌)、惠民县皂户李镇(惠民泥塑)获评“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旅产业发展更快 重点攻坚催发市场潜力

对接黄河国家战略见成效。实行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河湿地规划》《临海文旅规划》《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成立黄河谣黄河文化旅游带联盟,打造黄河文化节点城市。实施全域旅游,惠民县、博兴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滨城区成功创建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区、全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新创建A级旅游景区50家,其中4A级景区9家,景区景点质量提升工程走向深入;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全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重点村4个。

聚焦项目招引强后劲。2019年正式成立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建立招商项目库,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三图三库”。海底世界项目、黄河楼景区、鑫诚田园生态旅游区的鹿小森等项目全面建成对外开放,惠民县魏集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阳信·水韵梨乡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等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22亿元。组织开展滨州市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招商推介,其中2019年到2020年引进项目16个,到位资金22.02亿元。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连续举办六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签约企业348家,直接拉动文旅消费4000余万元;加大“山东人游滨州”旅游年卡推广力度,“一人持卡,三人同享优惠”。

加大宣传推广塑品牌。打造“孙子故里生态滨州”文旅金字招牌,制作《印象滨州》宣传片,推出滨州智慧景区VR云游平台;“滨州文化旅游”抖音号8次上榜全国市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指数前十榜单。参加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海进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展会活动,提升家纺、海瓷、草柳编等一批特色旅游文创商品的开发和营销能力,在2022年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中获1金、2铜的优异成绩。滨州市先后获评“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文旅市场环境更优服务为先夯实文化阵地

服务质量提升安民心。加强市场主体建设,新增省4A级旅行社1家,3A级2家,省智慧旅行社3家,星级饭店8家。3名好游客、3名好导游入选“中国好游客、中国好导游”;全市共获得山东省文明旅游先进单位17个,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4个,文明使者4个,美德游客41个,最美领队6个,最美导游32个,1人被文旅部评为金牌导游。

狠抓专项治理强阵地。针对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保障行动、联合执法治理行动,中小学校校园周边整治行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整治行动,“黑广播”治理行动,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等,严厉查处各类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

“扫黄打非”工作创实绩。持续开展“清源”“净网”“固边”“秋风”“护苗”五大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等,全市共创建国家级进基层示范点3个、省级35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市文化和旅游局连续3年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3年荣获全省先进集体。8家单位先后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2019年度、2021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1个案件入选全国2020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紧紧围绕“文化品质更好”这个目标,突出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和高水平文旅产业发展两个重点,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美好之盼,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生活之美,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滨州文旅力量。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