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滨州:截至2021年底 共有党员26.11万名 基层党组织14146个

2022-10-25 15:58:4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10月25日,滨州组织召开“在滨州 知滨州 爱滨州 建滨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组织工作发展成就。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健介绍了相关情况。

十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工作要求,聚焦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更加严实的作风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强基础、建队伍聚人才,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牢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党员26.11万名,基层党组织14146个,分别较十年前增长17.16%、6.23%;其中,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5.3%,较十年前增长25.8%。公务员14754名,今年8月份,庄艳同志荣获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这十年,滨州坚持政治引领、塑形铸魂,思想行动更加坚定。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思想的光芒熠熠生辉。始终坚持以党的思想建设为根基,深化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高质量举办轮训班、读书班、学习班,累计培训22.5万余人次。聚焦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牵头组织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聚力开展“富强滨州”“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集中教育走深走实。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建成投用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创新实施共产党员“淬火工程”,累计培训党员50余万人次,经验做法入选省改革攻坚教学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这十年,滨州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基层基础更加坚固。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十年来,始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把牢“方向”,党建引领有形有力。每年开展党建巡查、述职评议,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点题推动建立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构建“月度提醒、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评议”全周期闭环链条,《中国组织人事报》予以推广,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二是筑牢“堡垒”,红色引擎提速提效。持续打造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头雁队伍,高质量完成3轮村“两委”集中换届,村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提升近20百分点。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村级集体经济由十年前一半村不足3万元,发展到2021年底1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八成。持续推动力量下沉,市县累计选派50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持续强化保障水平,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补助资金由十年前不足2亿元增加至6亿余元,翻了近2番。

三是聚力“改革”,治理机制出新出彩。工作基础越来越扎实,城市社区由24个优化为206个,社区服务和工作经费增长了近8倍,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推进机制越来越完善,做实建强1423个网格党支部,固化疫情防控“2+1+1+N”应急处理机制,选派235名“渤海善治先锋”,党建引领平急结合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引领发展越来越有力,打造“渤海红色物业”品牌,组建新业态行业党组织21个,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向阳花”行动,为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等提供了便捷服务、搭建了志愿平台。

四是激活“细胞”,党员队伍善作善成。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十年间52869名各方面先进分子光荣入党。强化党员作用发挥,号召15.1万名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成功抗击台风“利奇马”“烟花”,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强化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在建党百年之际,受中央表彰的“两优一先”对象总量和覆盖类型均创历史新高,市级表彰“两优一先”对象498个,为2.2万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拍摄制作的《百年风华 红色起点》,荣获省委组织部特别奖。

这十年,滨州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干部队伍更加坚强。干事业、谋发展,干部是关键。十年来,始终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跨度、大视野、大力度,选拔使用“不粘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做到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一是公道选用干部树立鲜明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鲜明倡树看党性、看担当、看攻坚、看廉洁、看公论的用人导向,用数据说话、靠业绩评价,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特别是,近年来省对市考核位次不断提升,先后荣获“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3个单项奖。

二是考准考实干部做到知事识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干部“政治体检”,试点建立政治素质档案“1+5”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2次市县领导班子换届,“以信息化手段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预防和治理拉票助选”先后荣获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创新实施“一事一评”平时考核,时时评、事事评的做法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创新组工干部“一线三联”,持续开展年度考核调研和“三亮三评”、新旧动能转换、精准脱贫攻坚等专项考核。持续深化“双向约谈”,开展“干部之家•部长有约”谈心谈话,累计谈心谈话1.2万人次。

三是系统培育干部确保后继有人。累计招录公务员3117人,选调大学生村官、选调生796人,特别是近三年招录清华、北大12人,蓄足蓄好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经历结构持续优化,接续实施年轻干部梯次培养“789”计划和“1+3+N”工程,创新开展“党政干部历练计划”、“品质滨州”年轻干部历练计划、“跨界融•河”交流计划,今年以来,年轻干部总体配备率走在全省前列,相关工作得到省委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四是聚焦能力提升打造专业队伍。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以来,先后选派327名干部赴合肥、泰州、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开展融入式“体悟实训”,求学问道、学思践悟;创新并连续举办10场“滨州干部讲堂”,围绕“83”工程、“八大品质提升”等开设重点班次,组织培训干部达5.7万余人次,培训跟踪问效相关做法得到中组部领导批示肯定。

五是持续激励干部促进担当作为。先后对301个集体和106名个人及时表扬,实现乡镇工作人员收入水平高于县直同职级人员14.47%,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相关经验做法中组部《组工信息》予以推广。相继出台干部能上能下、容错免责等实施办法,“组织为干部担当、上级为下级担当、让干部在一线义无反顾担当”的导向更加鲜明。创新开展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向阳花”行动,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打造形成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关爱干部身心健康服务体系。

这十年,滨州坚持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支撑更加坚实。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十年来,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实施人才“双进”“三进”“三进三创”工程,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7.4万余人,较十年前增长52.66%,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1852人,实现了人才“净流出”到“净流入”的结构性转变,先后荣获“2017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9—2020年度山东省组织工作创新奖”。

一是人才支持政策持续升级。坚持“最优加一点”,先后5次升级人才政策,制定出台50余个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其中2022版“人才新政”10项补助政策中,5项全省第一、4项全省第二,人才建设资金由1500万元提高至2亿元,翻了近四番。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力实施“硕博优选”、“城市实习生”专项计划,引进硕博士1069人,吸引4400余名大学生来滨实训。实施“渤海英才”市级人才工程,在全省创新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构筑起杰出贡献专家、“N十佳”优秀人才、企业杰出人才、企业优秀人才“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共评选“渤海英才”1455名。

三是聚才引智平台日臻完善。建成国家级平台载体34家、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376家,设立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3处人才联络服务站和40余处引才工作站,先后组织“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选择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系列活动,特别是2019年以来,已引进高端专家47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超过4.4万人。

四是人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自2020年开始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筹建10000套人才公寓,5000余名人才“拎包入住”,实现从无到优的关键跨越。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医疗保健等制度体系,建立起440余人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已为2300余名人才提供免费健康查体服务。2020年,省内首创并连续举办三届滨州人才节,近2万人参加,“爱滨才会赢”成为齐鲁知名人才品牌。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