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10月11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擦亮‘滨周到’品牌”系列新闻发布会(劳动力市场监管、人才流通便利度、创新创业领域专场)。据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邢红辉介绍,为进一步擦亮“滨周到”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创品质更强”部署要求,以提升服务效能、激发创新活力为目标,出台《关于持续深化科技服务“对标诊断”行动全力提升科创品质实施方案》,推动政策推送精准化、提升路径定制化、跟踪服务全程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抓政策扩面,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对接梳理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政策,细化修订普惠性政策及配套措施,建立市县联动、融合衔接的政策落实跟踪机制,并开展送政策上门,推动“真金白银”政策应享尽享。围绕“扩覆盖、降门槛、优流程”,出台渤海科技创新券政策2.0版,细化六个方面13条支持事项,使创新券政策惠及更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带动企业科技投入1429万元,首批97家企业享受创新券补贴297.93万元,145家企业获得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资金1450万元。
抓政策集成,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共同体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融合”方面的优势,由魏桥国科研究院牵头建设山东省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招引“中科系”研发人员40人以上,实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2专项超高精细光刻胶项目试产,承担委托开发合同已突破4亿元。“基于铝基的交通轻量化”科技示范工程作为省科技厅首批12个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之一,集中对车船用铝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强化企业需求和服务效果导向,对内精准摸清、编制产业技术需求清单,对外连接高校、院所资源、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今年来,先后开展“渤海科创汇”3期,举办科研合作交流活动25场次,促成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405项。通过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攻关等形式,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22项,取得轨道轻量化铝材料、对位芳纶纸、大口径编织型人造血管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关键技术成果。
抓政策提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落实《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技术合同交易补贴等政策进行升级提标,加快构建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全市共培育发展10家以上技术转移骨干机构,完善覆盖市县两级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今年来,驻滨高校院所完成转化技术交易2800余万元,1家企业获批全省首批省级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90家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11笔4.7亿元,26家企业获得贷款贴息180.05万元。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970家,占比64.93%,较去年提高9.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抓政策激励,助推科技型企业培育
出台《关于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方案》《滨州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从研发平台、研发项目、科技人才、科创企业培育进行全链条激励与支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变企业培育“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被动局面,建设“三库一平台”培育机制,开展“十面张网”“对比清零”行动,推进“小升高”“规模高企化”“高企规模化”。通过“一对一”“点对点”跟踪入企诊断服务,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16家,比上年增长38.04%,增幅居全省第1位。累计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1家,比上年增长12.5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