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山东这十年•滨州”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来了!

2022-09-27 08:59:1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国永

9月26日15时,“山东这十年·滨州”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滨州市召开,中共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中共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出席新闻发布会,中共滨州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昀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骄人成就和突破性成效,以及在新征程中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扎实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推动“七大变化”,提升“八大品质”,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实录如下:

在“山东这十年·滨州”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宋永祥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大家前来出席中共滨州市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滨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滨州发展的记者朋友、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山东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1亿齐鲁儿女,开创了山东发展质量最好的十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同全国全省一样,这十年也是滨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振奋的十年。十年来,滨州市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滨州的色彩越来越靓丽、滨州的味道越来越醇厚、滨州的温度越来越舒服。过去的十年,是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十年,这个高质量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十大亮点”。

亮点之一,财税收入高质量增长。我们坚持把财税收入高质量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强化“数据思维、能动思维”,抓住“量幅比”三个关键,强化“干算报”三种行为,建立产业库、企业库、载体库、土地库、项目库、财税库、电力库“七库”经济体系,精明增长的支撑更加有力。十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95.5%,年均增长6.9%,经济总量节节攀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去年达到287.3亿元,占GDP的比由9.5%提高到10%,税收占比由70.7%提高到75.2%,财税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速稳居全省第1位,税收收入同口径增速稳居全省前2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力支撑。

亮点之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培育了在全球有影响力、在全国有标志性的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去年实现营收1.1万亿元,培育了年营收过百亿元企业17家、过50亿元企业43家、过10亿元企业157家,培育了“中国企业500强”企业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7家、“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企业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3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国第1位。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30家,十年增加了615家。规上工业营收由5994亿元干到了去年的9090亿元,由全省第9位上升到全省第3位,今年有望突破万亿;规上工业利润由274亿元干到了去年的609亿元,由全省第13位上升到全省第1位,坚实厚重的实业基础成为滨州跨越发展的最强基石。

亮点之三,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创委,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加速构建,“引育留用”科创人才加速汇集,“政产学研金服用”科创生态加速塑成,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超过75%,人才“净流入”结构持续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36%,列全省第1位。就滨州铝业来讲,中高端铝制品占比三年提高了30.2个百分点,去年达到65.2%,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滨州获评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轻量化铝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可以说,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滨州跨越发展的“最大增量”。

亮点之四,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再生铝循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医药产业园、风电产业园等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仅今年就谋划了1058个总投资6616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62.7%。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1.3%,德大铁路、济青高铁、黄大铁路、阳信汇宏新材料铁路专用线、泊港铁路、邹平货运铁路、北海货运铁路等7条铁路先后开通运营,济滨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即将开工,秦滨高速、东吕高速、长深高速高广段贯通运营,沾临高速、济高高速即将通车,滨州港、套尔河港、小清河港等加速打造“亿吨港群”,大高机场成为全国首家实现仪表飞行、全省首家实现短途运输的大型通用机场,滨州民用运输机场已经列入国家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格局加速塑成。

亮点之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四减四增”行动,地炼、粗钢、焦化等产能陆续转移退出,传统低效产能就地改造成高端绿色产能,十年来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尤其是,我们用足用好光伏、风电等优势资源,成立了新能源集团,组建了百亿规模投资基金,形成了“一港四园”风光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山东最大的鲁北(滨州)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绿色颜值”正在源源不断地转换为“发展增值”。

亮点之六,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我们站在全球、全国、全省“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开放发展,以开放倒逼改革、用改革推动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2%,成功跨入全国外贸“千亿元俱乐部”,连续5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我们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搭建世界高端铝业峰会、渤海科创大会等会展平台,做强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等开放平台,已经与18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732家企业与“一带一路”、RCEP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25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滨州,滨州的“好伙伴”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广、“国际范”越来越足。

亮点之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我们致力于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小麦生产实现“十七年连丰”,培育了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中裕、西王、亿利源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8家,沿黄小麦、肉牛、大豆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列全省第1位,成为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过千亿地级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经验在全国推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6.5万脱贫群众人均收入稳居全省前列,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到8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年前的2.38:1缩小到现在的1.78:1,滨州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亮点之八,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交融,成为滨州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强大力量,擦亮了“智者智城”的城市品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滨州好人”,全国首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图,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文化地标,提升了一批文创产品,叫响了一批文旅品牌,“孙子故里·生态滨州”的文化魅力越来越足。可以说,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坚定了、文化含量更充盈了、文化味道更独特了。

亮点之九,城市品质高质量发展。我们以描绘“城市工笔画”功夫,推动城市精准规划、精明增长、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民健身中心、黄河植物园等重点工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1.48平方米,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们正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滨州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品质之城。我们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接续举办企业家大会、“滨州企业日”等活动,让滨州的每一天都成为企业家的节日。

亮点之十,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一业三保七有”,穷尽智慧兜好底、织好网、办好事,保持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事业,城镇就业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1位,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均跨入全省第一方阵,滨州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平安滨州、法治滨州建设深入推进,创新打造“全科大网格”,连续3年平安建设考核居全省第1位,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滨州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每一点进步,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最关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直接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最基础在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有为。我们还深切感受到,实现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探索。

一是强化党建统领,就是创新实施党建过程管控机制,坚持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全过程抓、抓全过程,把党建统领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是强化思维训练,就是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转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是强化全民意志,就是深入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全民扎根滨州、奉献滨州的内生情感和内生动力。

四是强化改革创新,就是实施改革“破零”工程,改出干部精气神、改出事业新高地、改出群众满意度。

五是强化服务效能,就是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不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

六是强化为民情怀,就是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让人民群众感到干部就在身边。

七是强化作风建设,就是倡树“严真细实快”的作风,深化监督贯通协同机制,促进形成忠诚担当、真诚团结、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

可以说,当下的滨州,干部精神“思上、思强、思进”,干部素质“专心、专业、专注”,干事标准“完成、完好、完美”,“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已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开启新征程、迈进新时代,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提升“八大品质”,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齐鲁晚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请问,在新征程上,滨州如何乘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走在前、开新局,为全国全省作出更大贡献?

宋永祥:谢谢您的提问。“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我们的答案就是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我们认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关键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化比较优势为发展胜势。经过这些年发展,滨州至少形成了“八大优势”:战略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实业优势、科创优势、开放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

第一,“大河大海能够兼容兼优”的战略优势,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

第二,“古今文化能够深耕深植”的人文优势,就是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滨州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第三,“常能绿能能够替换替代”的资源优势,就是光伏、风电、天然气、氢能等资源非常丰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第四,“新旧动能能够相辅相成”的实业优势,就是新旧动能转化成效显著,培育了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规上工业营收在全省排第3位。

第五,“创新创造能够互促互进”的科创优势,就是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加速崛起。

第六,“内外循环能够畅联畅通”的开放优势,就是“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格局正在加速构建,连续5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第七,“城乡品质能够精致精美”的环境优势,就是滨州正在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

第八,“爱商富商能够共识共为”的服务优势,就是“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深入人心,“滨周到”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这“八大优势”是滨州发展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就是要巩固好、转化好、拓展好这些比较优势,全力提升“八大品质”,实现发展品质更高、科创品质更强、开放品质更活、服务品质更优、文化品质更好、环境品质更美、民生品质更实、平安品质更稳。

第一,发展品质更高,就是经济规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人均指标、发展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第二,科创品质更强,就是打造一流科创平台、一流科创人才、一流科创生态,让“科创之光”闪耀“智者智城”。

第三,开放品质更活,就是做足思维方式、体制机制、平台载体“三篇”文章,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四,服务品质更优,就是全面叫响“滨周到”服务品牌,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第五,文化品质更好,就是让文化自信更坚定、文化含量更充盈、文化味道更独特,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强。

第六,环境品质更美,就是天蓝、水清、土净、人和,让“生态之美”浸润“品质之城”。

第七,民生品质更实,就是更高水平推进“一业三保七有”,让百姓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务更普惠、基本保障更牢实。

第八,平安品质更稳,就是维护好发展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滨州、法治滨州。

我们相信,只要锚定“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这个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八大优势”,全力提升“八大品质”,滨州就一定能干出“走在前”的担当,干出“开新局”的样子,以一域之精彩,为全局添光彩。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滨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滨州作为山东沿黄九市之一、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

李春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要求。滨州位于黄河下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素有“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之称。黄河从滨州穿城而过,流经市域94公里,将整个市域一分为二,黄河以南3个县市区面积、人口分别占24%和34%,经济总量占到近40%。全面融入和服务黄河国家战略,既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我们坚持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全力推动战略在滨州落地落实。

一是坚持战略为先,让滨州因黄河更富潜力。近年来,我们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以及“十四五”实施方案,构建了“10年规划+5年方案+1年要点”的制度体系,组建了“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院”的工作机构,形成了规划引领、高位推动的良好格局,让滨州发展真正迈入了“黄河时代”。

二是坚持绿色生态,让滨州因黄河更加秀美。我们始终把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连续十年开展“林水会战”,正在推进第二个十年行动,新增造林面积200万亩,完成水利工程7100多项,林木覆盖率达到31.8%,湿地保护面积达17.6万公顷、列全省第4位,构建起了沿黄绿色生态屏障。特别是,我们以黄河为轴线,规划建设黄河中央生态公园,7.8平方公里黄河植物园加快建设,全面打造河美水秀、城河一体的生态长廊。

三是坚持科学利用,让滨州因黄河更添幸福。第一,优化配置。我们坚持“四水四定”,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黄河水资源,7个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每年引蓄黄河水8亿多方,保障了全市400万人民的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第二,造福百姓。我们始终把两岸人民幸福生活放在心上,大力发展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沿黄6个县市区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家(邹平市、惠民县、滨城区、博兴县、开发区、高新区),市级特色化、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园70家;用心用情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近1.8万滩区群众实现了“安居梦”“致富梦”。第三,守住安澜。1946年人民治黄从滨州起步,70多年来,我们矢志不渝开展黄河治理保护,科学实施堤防加固、河道整治工程,2021年黄河滨州段经受了1988年以来最大洪水考验,守住了黄河安澜这一底线。

四是坚持品质提升,让滨州因黄河更具活力。我们抓住“黄河国家战略”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战略引领布局项目、以项目支撑做实战略,“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提质增效,新能源装备制造“第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营收达9090亿元,列全省第3位,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同时,我们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节点城市为抓手,以黄河文化为主线,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用好黄河元素、讲好黄河故事,努力打造“到滨州必看黄河,看黄河必到滨州”黄河文化滨州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服务黄河国家战略落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滨州样板”。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产教融合型“双型”城市,现在已经成为滨州城市发展的金字招牌和最强支撑。请问,滨州在深化“双型”城市建设中,主要思路理念和主要措施是什么?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效?

宋永祥: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一直认为,产教不融合,实业不创新,城市发展就没有未来。特别是,滨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育了营收超1.1万亿的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而这样一个大的体量、大的规模,在过去主要表现为传统动能。那么,怎么走向新动能呢?就是要抓产教融合、抓实业创新。可以说,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是滨州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三赋”:赋力、赋能、赋智。

“赋力”,就是科创引领“赋力”,用足用好创新第一动力。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首位,一切围着科创转,一切围着科创干,持续做优科创平台,做优科创服务,做优成果转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一直领跑全省,“五院十校N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滨州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赋能”,就是实业创新“赋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滨州一直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干出了全省前三的规上工业营收,干出了全省第一的规上工业利润。尽管体量很大,但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动能较多,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体来说,就是把存量做大、把增量做强,实施好“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三年攻坚行动,用高端绿色产能替代传统低效产能,从而实现“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华丽蝶变。

“赋智”,就是产教融合“赋智”,全力打通技能人才供需两端。我们打造了“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三即”职业教育模式,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校园办在企业里、把人才留在事业中,现在滨州有1000多家企业与各类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每年向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超过2万人。今年8月份,全国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召开,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当前,我们正在抢抓建设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机遇,全力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让职业教育的“火种”,在滨州越烧越旺、越烧越广,形成燎原之势!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网记者:我了解到,在2021年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滨州市获得了“双招双引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单项奖励,这是对滨州这十年坚持扩大开放的充分肯定。请问,滨州是如何抢抓战略机遇,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

李春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滨州既沿黄又沿海,具有海河交汇、陆海联动的独特优势,也是山东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十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和构筑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四力提升”:

一是融入开放战略,提升统筹力。滨州位于山东东部沿海“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滨州已成为融入京津冀、联通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我们立足先发优势、区位优势,努力扩大“朋友圈”。目前,已与18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930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50家外资企业落户滨州,已连续五年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十年间,外贸进出口规模由396.3亿元增至1023.1亿元,年均增长11.2%,跨入全国外贸“千亿元俱乐部”。

二是打造开放平台,提升牵引力。我们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载体,全力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开发区承接平台方面,拥有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贸功能平台方面,建成保税物流中心,滨州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青岛港滨州内陆港建成投用,“滨海欧”、“滨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全面开通,建成7个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外贸转型省级示范县。同时,我们正在申建综合保税区,积极培育打造4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和11个海外仓。可以说,从产品出口到资本出海,从海外设厂到建设公共海外仓,滨州与全球经济融合越来越紧密。

三是拓展开放通道,提升支撑力。我们始终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坚持“海陆空”各线路齐发力,构建立体交通物流大通道。海上通道,建成滨州港万吨级港口,协同套尔河港、小清河港等港口,形成海河联运新格局。陆地通道,济青高铁、黄大铁路、泊港铁路先后通车运营,铁路通车总里程达426.7公里;沾临高速、济高高速年内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74公里。空中通道,大高机场是华东地区唯一的A1类4C级大型通用机场,滨州运输机场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特别是,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济滨高铁即将开工,将形成1小时到北京、3小时到上海、半小时到济南的交通圈,国家主干道高铁枢纽城市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四是优化开放环境,提升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体来讲,“法治政府”建设成色更足,滨州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滨周到”品牌擦得更亮,深化“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帮办代办”等改革,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专门制定“高质量利用外资”等办法,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树得更牢,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设立“滨州企业日”和优秀企业旗帜广场,已连续举办三届企业家大会,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在滨州大地蔚然成风。

在这里,也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多来滨州采访考察,实地感受滨州用心、主动、高效的全生态服务。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滨州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十九大报告又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十年来,滨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请介绍一下具体做法和实际成效。      

李春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一业三保七有”,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努力让民生品质更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打造共同富裕的市域典范。最近两年连续实施156项、197项民生实事,深受群众好评;2012年至2021年,全市民生支出由182亿元增至379亿元,年均增长8.5%,占比稳定在80%左右;今年我们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提高到全省最高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均提高10%以上,最新调整职工医保门诊、居民医保门诊慢性病等4项医保待遇。全市就业、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从“七有”看:

一是围绕幼有所育,我市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意见》,加强普惠性、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托位总数达1.55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95个、列全省第2位。

二是围绕学有所教,十年来,全市教育总投入超过500亿元,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幼儿园552所,增加学位12.6万个,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33%,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100%,“大班额”全部清零。我市获批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我们正努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

三是围绕劳有所得,我们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四增”工程,十年来城镇新增就业超过5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跨上4万元、2万元台阶,较2012年增长1.9倍、2.2倍,二者倍差由2.38缩小至今年上半年的1.78,向着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是围绕病有所医,我们加快建设健康滨州,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192个,床位数2.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较“十二五”初分别增长79%、108%、121%。

五是围绕老有所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6万人,10年间增加120多万人。拥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051个、床位3.6万张,较2012年分别增长396%、125%,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六是围绕住有所居,10年来,实施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2.6万套、11.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275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万户、清洁取暖改造87万户。滨州已连续29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七是围绕弱有所扶,我市城乡低保标准达每月953元和745元,动态调整孤困儿童、残疾人等9类困难群众的保障标准。我们在201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去年6.5万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达1.2万元,增长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锚定“民生品质更实”目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让滨州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请问,滨州是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宋永祥: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这位记者所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干得好孬就决定事业的成败。我认为,领导干部的职责至少有三条,就是抓班子、带队伍,理思路、造氛围,建机制、防风险。所以,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主要抓好干部扛牢责任、履职到位、转变思维、把事干好这几方面的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这过程中,我们创新实践了三项机制,就是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思想方法训练机制、监督贯通协同机制。

一是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活了就是创新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我们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在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创新建立党建过程管控机制,全过程抓、抓全过程,做到“全领域”组织覆盖、“全链条”过程管控、“全方位”协同推进,把党建统领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是思想方法训练机制。我一直在思考,在干部这个决定因素中,到底是什么在起决定作用?我认为就是干部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主要是引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形成科学思想方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是引导全民形成内生发展动力。特别在思维方式上,我们着重强化强党建思维、怎么行思维、生命线思维、积极性思维等多种思维,以思维之变催生行动之变、工作之变、发展之变。

三是监督贯通协同机制。我们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新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引导干部做到内容、程序、行为“三个规范”。干部既要规范,又要激励,我们倡树“组织为干部担当、上级为下级担当、让干部在一线义无反顾担当”的鲜明导向,让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放开手脚抓落实。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滨州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昀主持新闻发布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