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的色彩,让人陶醉;滨州的味道,让人回味;滨州的温度,让人舒适。”滨州市委领导用这三句话,来概括滨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致力回答“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的时代课题,以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为主引擎,全力推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2022年,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以“打造一个独具滨州特色的精神文明品牌”为目标,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滨州、深切爱上滨州、深情奉献滨州。
在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好品滨州、好人滨州、好客滨州、实业滨州、科创滨州、开放滨州、色彩滨州、味道滨州、温度滨州、法治滨州、平安滨州、服务滨州、创新滨州、创业滨州、创造滨州“15个滨州”描绘出了滨州的样子,燃起了滨州的激情,放飞了滨州的梦想,让400万滨州人民感受到了鲜明的滨州色彩、醇厚的滨州味道、舒适的滨州温度。
一部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在滨州市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奏响!
滨州的色彩,让人陶醉
“住宿在延安,上课到韶山,沿着淮海路,一会儿到古田,嘉兴楼实训,劳动南泥湾。”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同学这样形象地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该校深入践行“红色兴校”理念,将革命教育、红色基因融入办学全过程,被评为国家渤海老区红色教育基地AAA景区,是全国16046家职业学校中唯一的一家AAA景区学校。
这一抹绚烂的红色,正是滨州的底色。滨州是红色沃土,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先后有20万子弟光荣参军、82万民工参与支前,形成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用生命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感动中国人物——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之一滨州籍烈士张成朋,大爱无疆、献身慈善公益的“感动山东人物”宋海燕……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每个人的血脉。
5月1日上午11:00,滨州黄河大桥钢管拱桥首个拱脚+端横梁钢梁整体吊装就位,为后续钢梁架设奠定基础,拉开了钢管拱桥钢梁架设的序幕。大桥北岸跨大堤桥为130米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桥面宽度42.24米,拱肋矢高31米,130米钢管拱钢梁约3600吨。
滨州五色盘中的黄色——黄河的颜色,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滨州因黄河而兴,94公里黄河穿城而过,河宽滩大。作为黄河下游城市之一,近年来,滨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高效整合黄河资源,实施“幸福黄河工程”,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黄河农业园、黄河植物园等项目建成投用,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近百公里的绿色长廊沿黄河蜿蜒,人们置身其中,可以亲切感受到田园美景与黄河风光交相辉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相得益彰,一曲生态宜居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正响彻滨州大地。
黄河入海流。黄色为滨州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蓝色——那一抹深邃的海洋色,则为滨州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自然的馈赠和滨州上下同心的奋斗,不断描画着那幅新蓝图。滨州向海而生,在渤海湾拥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126公里海岸线、130余万亩沿海滩涂。近年来,滨州不断放大“虾贝虫藻鱼”特色优势,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渤海湾最大的凝析气田——渤中19-6项目已经进入实质实施阶段。而作为山东对虾主产区,人们吃到的山东对虾每两个就有一个产自滨州。
“我是居住在五甲杨郊野公园附近的村民,这个公园每天有很多人过来玩。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下象棋的,可热闹了。”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翟寺村村民苏建芳说,以前的黄河岸边都是石坝,没有休闲娱乐场地,自从五甲杨郊野公园建成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滨州,这样的公园随处可见。近年来,滨州着力打造公园城市,新建、改造综合公园、街角(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220余处,广大群众出门见绿、推窗见景成为常态,一座生态之城已然成形。
绿色,是生态滨州的代名词。近年来,全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和谐的绿色为基调,擦亮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名片,打造人城和谐、产城和谐、四季和谐的生态城市,推进“生态颜值”转换为“发展增值”。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四减四增”行动,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湾长制联动发力,连续15年实施林水会战,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8%。2021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中分别列第1位、第2位。
智者智城,滨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古色为其做了最好的注解。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孙子、范仲淹、杜受田、梁漱溟等名家名师都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或工作、成长,拥有吕剧、剪纸等9个国家级、35个省级非遗项目,魏氏庄园、龙华寺遗址等5处国家级、49处省级文保单位。2022年,滨州市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富矿”,开展“六个一”“滨州手造”工程,举办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博览会,吸引了省内外47家传统手工艺企业参展参赛。
滨州的味道,让人回味
4月13日,“智能监控、行车记录仪生产基地”项目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约落户。
4月29日,2022年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春季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87.51亿元,其中世界500强1个,中国500强1个。
5月11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来自深圳的5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高精项目正式落户滨州,为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供强劲助力……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滨州,不但地名有着磅礴的气势,其内涵,更是有着独特的味道,这些味道源于产业、源于发展、源于科创、源于平安、源于品牌。
产业的味道,优化了结构。滨州拥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铝业、智能纺织、精细化工产能全球第一。轻量化新材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食品加工、家纺服装、医养健康、现代海洋、现代服务业五大优势产业茁壮成长。
发展的味道,提振了信心。滨州市深入落实“1+11868”工作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更有质量。2022年一季度,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二方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2%,列全省第4位;税收收入增长14.6%,列全省第2位;税收占比达到72.2%,列全省第6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9.58%,列全省第1位;进出口总额增长24.7%,列全省第6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6%,列全省第6位;全市规上工业营收2233.8亿元,列全省第3位,增长17.9%,列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利润99.5亿元,列全省第4位,增长20.4%,列全省第3位。
科创的味道,铆足了动力。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总投资23.8亿元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签约率达100%;超高精细光刻胶等“中科系”国字号研发成果实现转化落地;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国家级平台载体达32家,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达35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6%,列全省第1位。
平安的味道,稳住了环境。建成全国首家地市级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大力实施“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网格化管理服务到边到底;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连续3年平安建设考核全省第一,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品牌的味道,点亮了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滨州深耕城市品牌打造。目前,4项产品产量或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33项位居全国第一,如纱线、布产量、产能全球第一,悬臂梁施工装备、赤藓糖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汽车活塞、风电铸件产能全国第一,果糖、金属板材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绳网、厨具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粮食加工量、盐田虾产量全国第一……
这些全球第一、全国第一,代表着滨州制造的高度和深度,也充分展示了滨州的品牌形象。今年年初,滨州9个品牌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名单;2021年公布的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滨州有9家企业上榜,魏桥创业集团营收总额持续稳居第一位。
滨州的温度,让人舒适
“打开地图,什么时间、在哪里、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些信息标注得清清楚楚,就算咱们老年人也一看就懂。”今年68岁的戏曲爱好者沙素贞高兴地说,“这地图就像是个‘小帮手’,在地图上一找就知道在哪有帮咱的人!”
沙素贞口中的“地图”指的是“滨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图”。今年,滨州市在全国首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图,将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的抽象信息,精准、全面且具体地绘制在地图上,既便于群众了解、参与、享受身边的志愿服务,又方便志愿者定时、定点、定项目提供精准志愿服务,真正打通了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赢得百姓实打实的“点头”“点赞”。
“您好,这边是防疫救援服务热线回访电话,请问您是霍先生吗?上次您反映的买药问题解决了吗?”“好的,感谢您对咱们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还有啥需要帮助的问题,请随时拨打我们的电话。”3月27日,滨州市阳信县司法局工作人员王文涵正在进行电话回访,追踪此前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进程。这一幕是王文涵的工作日常。
3月13日,面对新一轮疫情,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王文涵主动请缨,到社区管控组工作,成为“抗疫冲在前”党员干部先锋队的一员。根据工作安排,她24小时驻扎在管控中心,接听群众求助电话,回访问题解决进程,上报统计数据,及时领取和发放防疫物资……每天马不停蹄地忙碌。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向病毒亮剑,健全完善扁平化指挥体系,成立省市疫情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一贯到底、高效运转。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居,1.8万名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一线,筑牢抗疫一线战斗堡垒。经过一个月的昼夜奋战,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滨州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扎实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城市的温度,已然转化成老百姓的满意度。一季度,全市民生支出完成82.21亿元,占比达79.3%,12类197件民生实事扎实有序推进,就业、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3月份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实现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运行平稳,形成了民生保障的强大合力。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滨州,企业家同样能感受到这股温度,从而激发出他们进一步奋勇向前的热情。全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浓厚氛围,连续多年组织召开企业家大会、定期举办“滨州企业日”活动和企业家运动会、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不断深化“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帮办代办”改革,打造一流的“滨周到”服务品牌,“亲清”政商关系氛围更加浓厚。
高校是一座城市的未来。在滨州温度的滋养下,教育事业同样交出亮眼答卷。全市集聚科创资源,全力打造“五院十校N基地”,加速人才、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滨州学院大高141航校顺利推进,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新生入学,渤海公共实训基地首批15家合作机构集中签约,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75%。
广大驻滨单位为滨州发展加油赋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滨州带着感恩之心,厚植服务意识,主动沟通联系,主动解决问题,主动争取支持,与广大驻滨单位携手共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服务基层有温度,为广大干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滨州旗帜鲜明地为基层干部“撑腰”“站台”,通过基层减负、政策关怀等措施,让基层干部放心舒心安心,让基层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地方干事、有章程干事,充分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滨州的色彩,五彩缤纷;滨州的味道,五味俱全;滨州的温度,五度宜人。
站在全球、全国、全省“三张地图”前,全市上下正以坚定的自信、昂扬的斗志,勇立发展潮头、书写时代答卷,奋力开启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新篇章。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