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滨州频道>内容详情

2021第二届中国·滨州对虾节暨水产博览会开幕

2021-09-27 16:05:4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8379e755341ebd0a27b04ba809d454f.jpg

9月27日上午,2021第二届中国·滨州对虾节暨水产博览会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幕。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9702fc21cbe0a3f40ac39d691b156a.jpg

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娟在致辞中介绍了滨州市的总体发展情况。她表示,北临渤海、中贯黄河,广阔的浅海、滩涂、水域资源,为滨州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中国白对虾养殖第一县、中国文蛤之乡、中国渔盐之乡等一批国字号荣誉落户滨州,现代渔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虾,作为滨州渔业的拳头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加工研发、仓储物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功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富民惠民、开放开拓之路。滨州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远销日本、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博兴对虾”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渤海水产天然盐田牧场荣获全球水产标杆认证,盐田虾养殖、盐田虾苗种盐化两项全国团体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滨州对虾种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苗种供应基地。

王晓娟在致辞中说,滨州对虾节是滨州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年由中国渔业协会、山东省渔业协会、滨州市人民政府、《水产前沿》杂志社以及众多的养殖大户联合发起的“2021滨州国际水产博览会”也成为滨州对外开放、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平台。希望与社会各界深化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db100c5454b3936445580fd79088780.jpg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c7540c0b494dee16b8b85a366828a18.jpg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原副司长刘岩,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范爱军分别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发布了对虾相关产业十强单位。多家企业现场签约,包括中国联合网络通讯有限公司滨州市分公司与博兴县政府签署5G智慧渔业战略合作协议等。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0fedea48446cf988ebe4fb8e99c084.jpg

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王德芬为滨州市颁发“中国白对虾种都”和“中国文蛤之乡”区域特色渔业公用品牌。与会领导共同启动2021第二届中国·滨州对虾节。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294a9e255f88f94e86c266600c368c1.jpg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b702a9035c03fbccf4ce34005d19447.jpg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嘉宾前往水产博览会展馆参观指导。

据了解,对虾是滨州渔业的拳头产品,眼下正值对虾收获季,产量有望再创新高。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锚告诉记者,他们在去年的基础之上,今年整个产量提高了20%多。

丰收背后,是滨州对于科技创新和自主产权的高度重视。滨州市委海洋办主任、滨州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局长殷梅英介绍,今年以来,滨州市抢抓向海发展机遇,以崭新姿态投身“十四五”建设,助推滨州对虾产业不断创新技术、提升品质,不断延伸“虾贝虫藻”生态养殖链条,全力打造全国优质水产基地,持续赋能传统水产业,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水产企业和渔业乡镇,为全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滨州对虾养殖面积80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59%;年产量稳定在11万吨以上,占山东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稳居全省第一;建有对虾工厂化养殖车间50万平方米,内陆小拱棚、温控池等设施化多茬养殖面积近80万平方米;年繁育优质对虾苗种400亿单位,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对虾苗种供应基地,被誉为“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薛凯旋)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