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李佳
在惠民县辛店镇,一家名为“馒有橙意”的花馍店凭借造型精巧、口感香甜的花馍技艺,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令人瞩目的是,这家店的创始人竟是一对“00后”返乡创业青年伙伴——陈智康和王茹。
王茹自幼对面食文化情有独钟。5岁起,她便常跟在奶奶和母亲身边揉面团、捏花饽饽,耳濡目染间,传统面塑的种子悄然埋入心底。长大后,她走遍各地寻访民间面点师傅,向多位大师请教技艺,将不同流派的精髓融会贯通。这份执着与热爱,最终在胶东之旅中与胶东花馍碰撞出火花。
23年年初,两人在胶东旅游时被当地栩栩如生的花馍深深吸引。这些融合传统民俗与艺术创意的面食,不仅承载着乡愁记忆,更蕴藏着市场潜力。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创业的热情,他们毅然留在胶东拜师学艺。王茹将多年积累的传统技法与胶东花馍技艺结合,从揉面、塑形到上色,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专注与匠心,从花鸟鱼虫到祥禽瑞兽,每一款作品都倾注着巧思与创意。“胶东花馍是省级非遗,但家乡惠民的传承面临断层。我们想用年轻人的视角,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美。”王茹说道。
学成归来后,两人在辛店镇开起了“馒有橙意”花馍店。起初,造型新颖的花馍并未被乡亲们接受。为打开市场,两人挨家挨户邀请品尝,同时,陈智康也扛起了“数字营销”大旗,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制作过程、分享创业故事。渐渐地,订单如潮水般涌来,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14万次,吸引上万粉丝关注。这条“短视频获客—线下体验—电商复购”的链路,让订单量从月均30单飙升至270余单。
为满足多元需求,他们推出生日、婚庆等主题定制款,结合节日热点开发母亲节花束馍、儿童节卡通馍等新品,甚至创新“花馍蛋糕”,成为生日宴上的新宠。此外,两人将花馍与惠民本地文化结合,开发出“孙子兵法”主题文创馍,让非遗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如今,“馒有橙意”不仅入驻周边3家大型商超,还通过电商销往全国7个省份,年销售额突破数十万元。而这红火的创业景象,正是惠民县“心安城市”建设中,让年轻人在家乡找到归属感、实现价值感的生动体现。
创业路上,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市场竞争等难题接踵而至。但他们从未退缩,参加创业培训、请教行业前辈,先后带动十余名留守妇女就业。村民张大姐感慨:“在家门口学手艺,每月增收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种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兼顾家庭的生活,让乡亲们的幸福感稳步提升,为“心安城市”建设筑牢了民生基石。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馒有橙意”工作室即将升级为文旅研学基地,游客可亲手体验花馍制作,感受乡土文化魅力。辛店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王子成表示,未来计划将花馍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品牌打造,发展“好品辛店”特色经济,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从胶东学艺的青涩学子,到带领乡亲致富的青年创客,这对“00后”创业伙伴用青春与汗水,将传统手艺变为致富产业。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扎根乡村的生动缩影,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注脚。正如王茹所言:“老手艺需要新血液,乡村的未来,终将属于敢于创新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