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翟成新 魏君钰
11月16日,在阳信县召开的第六场“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阳信充分发挥437家SC认证牛肉企业加工体量优势,以阳信县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为核心,投资7.2亿元,建设肉牛产业中枢——牛智谷产业园,打造成肉牛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引领区,成为辐射华北、链通国际、引领全国的总部经济。
据阳信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杨洪彬介绍,今年以来,阳信立足肉牛产业优势,按照“种养加一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作思路,惠政策、引牛人、重招商、谋项目、强协作、聚数智,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饲草种植—犊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牛骨雕刻—牛副产品加工—有机肥还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提供了绿色肉牛产业发展可复制、可借鉴“阳信经验”的情况。
惠政策,焕发产业链发展强大活力。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成立阳信县生态肉牛产业链党建联盟,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引导饲草种植。作为全国粮改饲试点县,自2016年至今连续6年实施“粮改饲”项目,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收贮自2016年的2万亩到增长到现在的15万亩,累计发放“粮改饲”补贴4631万元,惠及养殖场户2300家。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开发“金牛贷”“银牛贷”等19款特色贷款产品。
引牛人,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一是搭平台建载体。搭建肉牛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肉牛产业振兴。二是聚人才强产业。实施肉牛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提升产品附加值。
重招商,做优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一是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2020年招商引入大型央企中广核,投资1亿元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开辟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二是构建粪污收储运处体系。在全县10个乡镇(街道)建设11个3000-5000立方米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池,实现畜禽粪污存得住、运得出、用得掉,极大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三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以京阳、鑫荣、五色土为代表的16家有机肥厂,年利用畜禽粪污150万吨,生产有机肥50万吨,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实现了节肥、增产、提质。
谋项目,赋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依托优势引项目。1.5亿元奖补资金撬动总投资30.47亿元的29个项目促进肉牛全产业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二是项目建设补短板。建设万头肉牛5G牧场,依托中央厨房实现精准饲喂、智能管理,突出强链延链补链,建设牛肉熟制品、预制菜、牛皮加工基地,推动产业更牛。
强协作,推动东西部产业三地共赢。立足阳信和内蒙古科右中旗肉牛产业特色,华阳、华胜投资1.75亿元年屠宰10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建设完工,东达百利舸扶贫产业园肉牛养殖基地成功投产,5万头鸿安现代肉牛养殖园区投入使用,形成了优势互补产销网络。畅通祁连活畜销路,累计收购青海藏牦牛3万头、藏系羊77万只,交易额达8.7亿元,带动青海海北州农牧民增收5800万元,实现两地产业共赢。
聚数智,塑造肉牛产业发展新优势,建设肉牛产业数据中心。采用“互联网+肉牛”核心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客观价值基准,实现肉牛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肉牛产业发展新模式。